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文案 > 文章内容页

你没有失败

来源:荣汇富正能量 日期:2021-11-17 23:47:34 分类:励志文案 阅读:

我在演讲中常常会讲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背着一个瓷瓶在路上走,走着走着,不小手上一滑,瓷瓶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那个若无其事的继续向前走,头不回一下。旁边看了觉得很惊奇,问他:的瓶子摔碎了,什么不看一下?”他说:瓶子已经碎了,看没用,我还继续赶路,不值得为它耽误时间。”瓶子碎了,这是一个终点,说明前面那段路走的失败;但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空着手回到家,继续努力,挣了买回来一个新瓶子,这功。如果守着瓶子落泪,耽误了别的事情,那继续失败我们对待生,对待高考应该是这样态。从小的方面来看,不仅是高考我们平时学习中的每一次考试又何尝不是如此?一次考试考好了,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为它已经一个终点,现在需要从新的起点开始努力;一次考试考差了,什么值得的,为它已经一个终点,总结经验教训准备下次考好了。如果为一次考试失利觉得天崩地裂、前途渺茫,从此弃、艾,那才是真正失败

今年高考绩都出来了。结果任何一年都没有什么区别,无非仍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我己是一个高考功者和受益者,但是由于后来经常演讲学生家长交道的缘故,接触的更多是那些被高考压得喘不气来的,甚至最后功亏一篑的同学们。在媒体的热点基本都锁定在了高考状元这些幸运儿的这个时刻,我想给那些不幸的们多说一点话,多给他们一些安慰鼓励

由于中高考的格式非常规范,一个考区的考生全都用一样的试卷,最后用总分数来精确的量化。但每一个都有己的特点,有己特有的长处和短处,考试时候状态的好坏,这些都是不可能用一个总分来精确衡量的,中间一定会有纰漏。

比如说,的录取分数线文科是610,那么如果只考了609,不能被录取。显然,考了609分的和考了610分的之间,在综合平上其没有什么差距,很难说谁比谁优秀,谁比谁更应该上。但如果依靠分数一刀切”说既然609和610差别那么该进如果真让进了,考608的会说我和考609的差别,我该进;考607的会说我跟考608的差别如此类推,最后是所有科目都考0分的该进,这十分荒谬了。所依靠分数一刀切”,是为了保证高考公平效率的无奈之举,其结果是只能说高于610的的平均学习能力比低于610的要高,但是不能保证一个高于610的学习能力都比低于610的要高。

如果不幸属于那少数几个学习能力很高但是高考没有好的一员,可能是由高考那天状态不佳,粗算错了一道,可能是生病,或者偏偏最难的考的没有复习到的一个知识点。那么需要相信己,这只是路上必将遇到的各种挫折中的一个绩并不能说明不能说明的多年学习我完全白费了,更不能说明梦想此彻底破灭了。这是为,高考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它代表一个旧的阶段已经去,一个新的生阶段即将开始。通高考,那些优秀进入优秀学,获得一个更高的起点。而那些在高考中落后的有充足的时间来奋起直追,后发制

我的一个学本科同学同学,姓张,他一个所谓的高考失败者”,为几分的差距没有被第一志愿的学校录取,他不想再复读一年了,所进入了一所并不怎么有名的学杭州学。进入后,他并未己不是重点学而弃,反而更加努力学习,甚至比高中学得更这样努力结果,是他在本科期间一些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四篇论文,其中一篇还得奖。高中的同学可能不太理解四篇论文的分量,要从清华这样的名校取得学士学位,都不要求发表论文;取得硕士学位,只要求发表一篇论文;取得博士学位,只需要发表两篇论文。他一个杭州学的本科生,一个发表了四篇,其用功之深,可见一斑。有了这个绩,好比己身上贴了一张清华毕业证同样有分量的金字招牌,本科毕业之后中国录用。工作之后他仍旧非常努力,不到两年获得晋升,如今年已经20万。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加光明前途

与之相反,在清华学,几乎每年都有学生杀,有上百个学生绩欠佳而被迫退学或者不能毕业他们中每一个高考绩都比那位姓张的同学好得多,还有一些甚至是高考状元。他们高考,在生的跑道上比领先了许多,但高考并不是终点,比赛还没有完,前面的挑战很多如果不能继续努力奔跑,很容易会从领先变落后。相反,那些在高考中落后的,只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争取在接下来的道路上跑得比前面的更快,早晚有一天可超越他们

既然高考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那么什么才是终点?用绝对的标准衡量只有生命结束才能算是真正的终点。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生无处不是终点,无处不是起点,终点即是起点起点即是终点。一个阶段的完结,一个阶段的开始去的一切都已经去了,不管是领先还是落后,都必须继续奔跑为,后面的路还很长。

李开复在《做最好己》里面这样写道:在一元化的视角下,如果绩”和名利”来衡量、团体乃至社会败,那么这个社会上99%的都无法跻身于功者的列。”在他眼里,一个优秀努力信、觉的学生,进了名牌学,他能取得功的概率许是90%,进了其他重点学,概率许会降到85%,进了普通高校,这个概率不会低于80%。这个道理高三学生很适用,我们失败功定义的简单,很容易我们丧失那本应属于我们的85%的机会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功呢?既然起点和终点都是相对的,我们努力功应该用什么标准衡量呢?

前面在李开复的话里提到很多绩”和名利”来衡量,并且反对这种衡量方式。如果是用衡量的话,前面举的那个进入中国的杭州毕业生的似乎不低,很能体现他的价值,但如果把他和一个彩票中了五百万的相比,哪个更功呢?

同样的道理我们不应该用考试绩和进入学来衡量功。我举三个例子来比较,分别是我高中、初中学的同学

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有一件事情轰动全校,一个绩非常好的男生追求某个漂亮女生,却又被再三拒绝,搞得他不象、鬼不象鬼,本来他的进入一所很好的重点学没最后却只进了一所普通本科。我还一个初中同学绩非常好,但是家庭根本供不起她读学,所她连高中都没有读,念了几年师范之后分配到一个乡镇小学教书。尽管工资非常低,在这个乡镇算中等收入平,她的负担缓解了,她用己不多的供她弟弟读书,现在她的弟弟已经进入学,算是了她多年的梦想。此我还一个同学学习奇差,家庭背景进入学,在学里面是天天混日子。但是在毕业那年,父亲病去世,关系断了,由于没有本事,现在的情况在我们班的所有同学是最差的。

前面我举的三个例子,如果高考结果来看,进入的最功,进入普通本科的次之,连学的门朝哪边开都不知道然最失败了。但在我看来,功的顺序应该倒来才对,那位只念了师范的女生是最功的,她虽然家庭条件的限制无法进入学,但用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面貌,让己的弟弟进入学,这功。能进重点的只进了普通本科,这失败,但进入普通本科是他努力结果算是某种程度的功。而我那位同学家庭条件如此之好,如果他肯象别的同学一样努力,原本可收获得更多,但他却最失败

不仅绩”和名利”不是功的标准,用任何统一尺度衡量都是错误的,我们一个的个性、好、兴趣理想不同家庭条件不同天赋不同起点不同不可能一刀切”。真正标准应该只有一个,那我们己,功的定义只有一个超越己。

如果一个一出继承巨额财富,但却只会坐吃山空,而另一个出身贫寒,但通己的努力开创了一番事业,可能他一生创造财富都比不上前者继承的遗产多,但他却是功的,而前者则是失败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同学进入高三时候起点很高,绩非常优秀,但遇到几次挫折一蹶不振,最后能进清华的却进了其它的重点学。而起点很低,原本二本的线都上不了,但通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上了二本。那么高三这个阶段来看,功的,而他是失败的。

进入后,不同层次学校代表不同起点,高起点如果不能继续前进,那失败,低起点如果坚持努力超越己,那功。这样,从一个起点奔向一个终点,一个终点又代表着下一个起点起点和终点不断交替、不断转化。我们这个程中不断挑战我、争取超越、力求功。李开复进入不同档次的学分别有90%、85%、80%的可能功,这当然是一种很不精确的估计,但这种估计至少说明了两个道理

第一,不论进入什么样的学,功的可能性都是很高的。功不是少数事情,而是所事情。不论起点怎样,一个努力进取都会取得功,这个功,是指超越己;

第二,我们不应该把高考终点,而应该把它看起点这个起点有高有低,却没有贵贱之分,更没有好坏之别。不论梦想清华,还是其它重点学,或者是普通学、专科学校,每一个梦想值得珍惜,每一个梦想都令尊重真正重要的是努力为之奋斗,让己一天天长,一点进步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