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文案 > 文章内容页

16岁出门远行

来源:荣汇富正能量 日期:2021-11-18 00:26:25 分类:励志文案 阅读:

少年派的流浪开始时,他才16岁。在我们这个时代标签里,16岁的青黄不接,张皇失措,寂寞孤独

长是一场世界观的漂流记,对那些立志改变世界少年来说,出门远,是认知世界的第一步

故事1

1990年,在清华学读了3年雷达专业后,高晓松发现己不适合当科学家

后来的故事很多知道了。高晓松出走”南,在一个叫癫”的歌厅唱了一段时间歌,然后弹尽粮绝。

、困无法击退他流浪激情。每一个少年都曾一无所有,每一个少年都曾拥有世界,正如作家江南回忆己的生活时所说:10年后回想,那时候我其富有得像个皇帝。那时候通往食堂的路上银杏明黄如金,女生走在落叶中裙裾起落,男生们冲她们敲打饭盆。我拥有无数时光和可能,热血上涌的时候相信己能征伐世界,在战背上带着窈窕的姑娘归来。”

高晓松流浪岁月便是如此的富有。他把部分都留给回京上学的己流落到厦门,在厦东边社,与各地流浪艺术家、厦艺术学院的单身教师们、闽南佛学院的居士,甚至携家带口的逃犯一起度一段性的生活;还遇见了相4年,教会他堂堂正正做一个的厦女生X,写出了祭奠青春的《麦克》,歌唱情和远方的《流浪歌手的》等许多歌。

高晓松来说,1990年的厦门时光几乎是他最漫长、快乐忧伤的一年”。高晓松说:当年出走并不是勇敢坚强,而是相反,觉得社会一点都不好社会学是对立的,我们不用交学费,学校还发我们社会的蛀虫;社会麻木不仁,是我们的噩梦。”

80后作家肖睿在其《一路嚎叫》中这样写道:我年轻,我渴望我已无法再忍受,只有逃走。逃离学校逃离逃离前的朋友忘记暗恋女孩,让永远置身在星星下面陌生群之中,在广阔、深邃的旷野之中毫无顾忌地放声嚎叫。”

故事2

1952年1月,年轻的切·格瓦拉和他的朋友艾伯特从阿根廷开始他们漫游拉丁美洲的旅程。那个时候的格瓦拉只有23岁,还是一个主攻麻风病学的医学院学生。而艾伯特是一个只有29岁的生物化学家。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使他们驾着诺顿500开始了8个月的旅程

启程时,两只带着半无识风格”的堂吉诃德式的梦想我们根本没有途中遭遇艰难险阻,我们的眼里只有前方路上飞扬的尘土,而车背上的我们风雨兼程,风驰电掣般地向北挺进。”

像普通年轻一样张扬叛逆他们冒险经历中,既有快乐、诙谐,有不少嘲:夜宿在关不紧门的林中小屋时,冲着门奔窜的美洲狮开了一枪,结果打死的却是房东家的狗;花言巧语赢得智利小镇消防站站长3个女儿的欢,得暂住在消防站,半夜消防警响起时他们英勇地冲了出去,结果却只救了一只猫;在智利中部时,利用当地群众对纸上道两是麻风病专家”的信任,到处蹭吃蹭喝,纵情欢乐

而当这位年轻小伙子发现了美洲陆的时,他的格和思想开始走向熟,社会阅历愈发丰富了。当他日益识到民众的,而这些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时,他萌发了改变理想

与之有着相同经历的还有接受28次电击治疗的波西格。1968年,波西格出院后,带着10岁的儿子克里斯,进了一次长途摩托车。他把感受思考,写一本书《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他从明尼苏达奔至加州,走遍乡僻壤,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向他11岁的儿子倾吐,这个在游历中体悟生命义,获得拯救

他说:佛陀或是耶稣坐在电脑和变速器的齿轮旁边,会像坐在山顶和莲花座上一样在。如果情形不是如此,那无异于亵渎了佛陀——是亵渎了己。”

切·格瓦拉通己的革命之路,波西格则通旅途在另一个层面了一场充满现代符号的宗教救赎。

故事3

如今谁还会将己的目光投向远方

在丧失了冒险年轻特质之后,越来越多的男孩变得娘”起来。丝”横宅男”当道,在未曾见识远方风景之前,18岁的少年们把己装扮得纤尘不染,像一只只纯洁的羔羊。

龙应台和儿子飞利浦见到朋友时候朋友总会盯着她的脸,问飞利浦多了。即使是夸奖飞利浦,是对着她说的。为在中国的潜识里——许多没有认识这个细节——孩子永远孩子,即使他已经18岁,已经领着己的女朋友回家了,对于来说,他依然是个孩子

甚至有一次,龙应台要去洗手间的时候识地扭头问身边的飞利浦:要不要去厕所?飞利浦反问她:难道我连己要不要去厕所还不知道吗?

正是这种无微不至”的绑架了这些孩子旅程。回想那个初上学的日子面还下着雨,宿舍里一片混乱,每个舍友都有家长跟来。所有的回忆再怎么涂抹那么庸常,那不是一个闪闪发光的下午,那不是该有的长的序曲:坐在那里,父亲东西拿到了五楼宿舍里,伯开着车把送到了学校亲帮收拾衣物

在余华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中,父亲把书包递给我,在我脑后拍了一下,像在屁股上拍了一下”。

已经18了,应该去认识一下面的世界了。”父亲说。

然后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阿 辉摘《齐鲁周刊》2012年第50期)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