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文案 > 文章内容页

九个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来源:荣汇富正能量 日期:2021-11-18 00:26:28 分类:励志文案 阅读:

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他们承受能力比正常他们不倒的英雄!中华残疾网记载九位身残志坚的朋友,让更多的残疾朋友他们为榜样,战胜困难,做一个散发着璀璨光芒生命

1、郑龙华——无手着名摄影家

郑龙华,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开始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举办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郑龙华于2006年5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精英的摄影活动。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程达6。3719万公里,采访了各业100位残疾精英,拍摄图片4。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86万字。2007年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100位功残疾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百位残疾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直立的残障士的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们肢体的残缺。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希望鼓舞。”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

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功的残障士:虽失去右手但创立了谭木匠”木梳传奇的谭传华、虽由于幼时疾病腿部动不便但创立江民软件”的反病毒软件专家王江民、虽由于先天佝偻身高不足1米却坐着轮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郑龙华要展示残疾的健全”生活。我希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这面镜子家照到己:这些伤残士在这种情况下做事都能功,每个都更应该做事。”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很多参观者。北京第四聋学校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但看到这些照片,我很感动。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着一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

北京第四聋学校19岁的建超用手语说:我来四川,汶川地震后,那里很多我们一样,不幸残疾他们需要用这些故事来进励志教育勇敢面对生活。”

从1岁落入火炕失去双手后,郑龙华对于生活的磨砺便不再陌生。他用双腕夹笔写字、两次考上学却被拒收、找工作碰壁困顿中,同学寄给他台旧相机,22岁的他开始用双腕操作这台精密仪器”,走街串巷为村民拍照,两年后在上第一次获奖。

摄影让我第一次有了信。前我很内向封闭己,为我清楚己跟一样。”、郑龙华说,当别的摄影师,拍拍我的肩膀说,‘郑,拍的不错啊’,我才觉得我和他们一样,在艺术创造出好作品。”

残疾生活体验与他不同,郑龙华觉得最不同困难多于顺利,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很多”,残疾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在他看来,对残疾致命打击失去”。

郑龙华曾在浙江省临安市残联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更熟悉残疾感受残疾比较敏感有时一个眼神、一个不屑的动作,在常看来没什么,但对于残疾可能一样他们可能会多想。这理解。”

他看来,社会残疾的保障近年来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业等,但仍滞后于社会发展”。此次残奥会对志愿者培训中有一条原则广为传播:帮助残疾时,要先征得对方的允许。他能做的事让他己去做。比如残疾有时需要食其力地工作,而不是等救助。”

2、杨佩——无臂想飞

杨佩,女,汉族,1990年生,肢体残疾,陕西省平利县。9岁时遭高压电击,虽然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如今小杨佩跟随亲远赴北京打工一直有个愿望,待有了一笔后,要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做喜欢做的事,她特别喜唱歌、跳舞希望将来拥有一个己的残疾艺术团。

家住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兴隆镇蒙溪街村的杨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子。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中央,孩子们来来往往总喜欢拉着高压线线杆的斜拉线,9岁那年,一天吃午饭上学去的她走到变压器前时,习惯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线,但她没有想到这次斜拉线已经松开并碰上了高压线。

命运在一瞬间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截肢对于还没开启己绚丽生的她来说,味着学业的废弃和生活的无着。

从那后,家里困难了,只好另作安排父亲带着弟弟留在家里,而亲带着她选择打工。没了手,连己的生活都很难理,更不用说打工了。小杨佩慢慢脚代手,练了一双灵活的双脚。但在是太残酷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无手的杨佩,无奈之下,她选择了乞讨的生活

杨佩很清楚残疾立,必须先要强、信。得有己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专长,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迟早会被淘汰。她想根据身的条件,去寻找适合己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钻研,使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她现在的乞讨是在聚资,她的梦想是攒够了,去己的学业,使己有文化知识,做一个残而不废的。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她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一个无臂的舞蹈家。

杨佩从未失去生活梦想坚信能从逆境中熬来。她是平凡的,平凡如路边的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她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为了飞翔

3、黄宇——赢得美好生活的玻璃娃娃”

黄宇,男,汉族,1967年生,肢体残疾,中共党员,上市徐汇区,现上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经理,系上市肢残协会副主席。他先天性骨不全,导致下肢严重残疾,没有一天校门参加远程教育,取得了英语考多项单科结业证书。1991年创办小雨亭”刻字社,从100元的启动资金滚动发展,现已为年营业额60余万元的中型服务企业解决了15名残疾和下岗工业,曾被评为上市肢残百强明星和强模范。

繁华长乐路,有一家刻字工艺品商社名叫小雨亭。创办这家小雨亭的叫黄宇,先天性骨不全,连打喷嚏或在床上翻身都可能骨折,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他的生命像玻璃一样脆弱了玻璃娃娃”。黄宇十三四岁时,30多年来他至少骨折40多次,导致全身畸形,其忍受!

黄宇亲是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梦云,六十年代曾在《智取威虎山》中扮演李勇奇亲。儿子永远是个残疾,她的酸痛只有体味为了儿子治病,她带着小宇跑遍了北京、上有的医院,但专家都说目前还没有治愈的希望。由于肌肉萎缩,无法整形,儿子两条腿和肢体的其他部分渐渐地都弯曲变形了。残疾已经不可改变的事,小宇不能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非常,但他认识不能解决只有坦然地去面对残疾,勇敢地去抗争,生活才能美好

知识丰富他的精神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黄宇开始要学一门技术谋生,终于在一家刻图章的小店当起了学徒。虽然工资只有36元,却拥有了第一份工作,日复一日他风雨无阻地上班为这是他融入社会食其力的开始。一干是5年,功夫不负有,黄宇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他的创业奠定了基础。他说:机会掌握己的手里任何摆在面前的机会不要。”1991年,他萌发了创业的念头,得到朋友支持,创办了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开业至今,经17年的发展,现在拥有两家门市部、一间工作室,面积加起来有200多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0余万元,一年的营额将近70万,公司共有12名员工,一半是残疾。对于这点,黄宇有他己的想法场上各种各样的企业很多如果单单跟比每月能赚多少,我远远比不但是能够帮助身边的残疾朋友真正做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对我这样残疾来说,比有着更义。”黄宇得到了社会肯定,先后担任上市肢残协会副主席、市残联青年委员会主任,2002年被评为上强模范,2003年被评为徐汇十佳青年”。2004年春,黄宇与一位温柔贤惠、楚楚可的上市坐式排球运动员共结连理,迎来了美好生活

4、李智华——足艺”学生

李智华,女,汉族,1984年生,肢体残疾,内蒙古治区扎鲁特旗,西安欧亚学院艺术设计系本科在读。一失去了双臂,她没上高中,通顽强学习,考上了专又专升本,现备考2008年书法系的硕士研究生。2005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1984年2月14日,李智华出生在内蒙古扎鲁特旗伊和背乡赵家堡村的一户农家。爸爸一个憨厚的农民,患有精神病的妈妈硬是按着才生下了她,她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1984年5月23日,父亲李国林寻找疯癫的妻子,出生没几个月的李智华一觉醒来将煤油灯碰倒,瞬间炕席、被子相继燃烧起来无情改变了她的一生。经抢救,李智华保住了生命,却永远失去了双手。

家庭贫寒的李智华,又偏偏失去了双手。对于她个而言,是顺从命运安排还是与命运抗争,她选择了后者,她相信己能够通奋斗做到和常一样。哥哥姐姐上学去,李智华总是悄悄地跟在后面,校园里的欢声笑语,让她感到一切是那么新奇。她渐渐地学会了用脚趾夹着铅笔写字,刚开始时铅笔头怎么夹不紧,她用绳子把铅笔和脚趾捆在一起,绳子松了,使劲勒。为了能写好一个简单的0”,她竟整整练了1天,脚被磨得又红又肿。内蒙古的冬天特别冷,由于不能穿袜子,智华的双脚长满了冻疮,但她却从不哼一声。1990年9月,赵家堡村小学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李智华却为残疾进不了教室,她便拿几块砖头垫在脚下,悄悄地站在听课;没有课本,她牢牢记住黑板上的每一个字。有一次师提了一个,班里的孩子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这时,却从传来李智华清脆而准确的回答声。在师的帮助下,李智华终于走进了课堂。

1998年夏天,小智华如愿偿考取了旗重点中学——鲁北一中,是在这时,妈妈的病情却加重了,于是小智华产生了一个想法牺牲学业,照顾妈妈。鲁北一中的领导知道她的情况后,决定收她为函授生,每周派师为小华授课。从此,她一边做家务照顾妈妈,一边坚持学习。2003年6月7日,她走进了普通高考的考场。8月15日,接到了西安欧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她终于用一双小脚叩开了高等学府的门。

许许多多的单位和个都在关着她的学习生活。对于社会给予己的资助,李智华努力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社会。2000年9月,她和姐姐在包头市学习,姐妹俩每天的生活只有3元。当得知同学申怀宝面临失学时,她们每月向申家寄20元;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哥哥给李智华邮寄来300元卖牛粪的,可李智华却把这笔同学们购买防护用品;2004年,她被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学评为十佳学习之星”,同年,她又在陕西省学生书法赛中一举夺冠;2005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的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2006年7月,毕业的李智华被一家单位聘用,单位发给她1000元的月工资。在得知13岁少女依曼患白血病时,李智华将己首月工资,全部打入医院账户,作为依曼的治疗费用。多年来,李智华还一直农民子女做书画辅导。《隐形的翅膀》这部电影地反映了李智华奋斗经历,李智华没有双手,如同没了翅膀,但她勇敢面对生,靠驾驭一双脚,照样在生活飞翔

5、高志鹏——暗黑中捕捉闪亮音符

高志鹏,男,汉族,1974年生,视力残疾,山西省吕梁,现为太原市盲童学校音乐教师。6岁时手术失败导致双眼失明,13岁随民间学艺,18岁为太原市盲童学校插班生,28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他集写词、作曲、演唱、演奏于一身,至今已创作数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国赛中获奖,近百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道。

高志鹏出生在吕梁山区兴县,6岁时手术失败双目失明。8岁那年,他让妹妹拉着他的手到学校听课,被师发现,让爸爸把他领回了家。爸爸摸着他的头说:孩子家不一样爸爸拉二胡吧!”从那天开始,他踏上了音乐旅途,在灵的舞台上演绎起不灭的火焰和无尽的执着。高志鹏11岁时,二胡已超父亲,当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决要做一个音乐家。他摸”懂了《二泉映月》,音乐找到了属于己的世界。他跟着鼓乐班的师傅们沿九曲黄河一路学,学会了各种民间小调、晋剧曲牌,学会了唢呐、笙、箫、笛子等鼓乐班的全套乐器。15岁那年,父亲为他买了8件乐器,让他组建了己的鼓乐班。从此,这位少年盲班主带着一伙明眼开始在陕西、内蒙古一带的农村闯荡。几年下来,他挣下的,不但贴补家用,建了新窑洞,而且还为两个哥哥娶了媳妇,供妹妹读完了初中。在闯荡的高志鹏第一次听说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中又开启了一扇窗户,独去太原市盲校求学。在省残联领导帮助下,他为太原市盲童学校的一名龄插班生。

在盲校学习的两年间,每到星期天,志鹏便抱着吉他、二胡到街头卖唱,挣学费和生活费;上课时间饱满的激情投入学习和创作中。1994年,他创作的歌曲《声》,在山西民广播电台升华奖”新歌征集中,荣获词曲创作一等奖;歌曲《满天繁星属于》,在全国第二届盲聋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及创作奖。当中残联主席邓朴方把奖杯送到他的手中时,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点点希望

盲校毕业他留校工作,2000年在中残联的关怀下,他中国戏曲学院首位盲进修学生。在正规化、高节奏的教学环境中,为了赶上学习的进度,他几乎每晚都守在琴房,根据盲文和课堂的录音资料一点一点地摸索着指法。进修是拿不到学历的,2002年高志鹏便参加高考中国戏曲学院一名正规学生。经顽强拼搏,高志鹏不仅优异学业,他创作的歌曲《走出圪梁梁》、二胡曲《黄土情怀》,还分别荣获全国第六届残疾艺术赛金奖、银奖。更令同学们啧啧称奇的是,他利用业余时间,拜北京盲校李红伟为师,靠着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时间学会一般得用三年时间才能掌握的钢琴调律技能

如今,高志鹏的中有了一个神州万里”的计划。他准备用两年时间,走访全国百所高校,为高校师生免费演奏己的音乐作品分享他捕捉到的照亮生的音符。

6、张治平——用音符谱写强之歌

张治平,男,汉族,1948年生,视力残疾,特级教师,重庆市,现为重庆市盲学校音乐教师,系重庆市盲协会主席。患先天性视神经萎缩,30岁左右完全失明,1988年,天津音乐学院函授部作曲专业结业,一边教学一边创作,其创作的歌曲、乐曲《我光明》《盲之歌》《盲驾驶碰碰车》获中国残疾文艺汇演创作奖,歌曲《快乐王子的小船》获中国少儿歌曲创作一等奖,《甜甜的嘞》收入全国音乐教材小学第七册。曾获全国强模范、中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

双目的失明张治平不能眼睛去看,却能够用耳朵去观察”,用敏锐的思去体会。他用音乐谱写着一首首动弦的强之歌。

张治平出生在重庆市一个普通工家庭,上小学时查出患有无法治愈的先天性视神经萎缩”症,当时视力只有0.2。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疾病,张治平不堪言,但一年后在学校的一节音乐课上他找到生活动力师播放了由盲音乐家阿炳创作并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这悲伤又充满希望音乐师对阿炳的介绍,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照亮了张治平的学习音乐,做阿炳那样的!”一个声音底呼唤。

张治平开始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二胡、笛子、手风琴等多种乐器。他知道如果吃不了不会为像阿炳那样的。他找来有关音乐理论的书籍,把己埋在音乐里,把枯燥的乐理生吞活剥着吃”下去。凭着一根竹笛、一把二胡,15岁那年,他第一名的绩从10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考入重庆市北碚区文化馆所属的文工队。

张治平的演奏提升得很快,常常在各种音乐比赛上拿奖。他开始音乐转移到创作上,并取得了突破性的绩,他谱写的《手舞银镰唱山歌》们都为是出谱曲手。他谱曲总是倾力,谱写的《生活之歌》《我的月亮船》《小露珠》等都是流传很广的歌曲,而《快乐王子的小船》,从谱曲到竟花了12年。

1983年,张治平的眼睛完全失明了,1985年他正式为重庆市盲学校的一名音乐教师承担学校小学3到6年级、初中3个年级的音乐教学任务他的目标是要让盲孩子们不但有文化知识,而且还有一技之长。

张治平对待盲校的学生己的孩子,他要用音乐学生一双翅膀。他组建了一支小乐队,里边有竹笛、扬琴、小号、手风琴、二胡、口琴、小提琴等,短短几个月,小乐队排演了《白毛女》序曲和第一场。他常常对孩子们说:我们看不见,但是用耳朵、感受音乐音乐能点亮我们暗黑的世界音乐会让我们生活充满期待。”张治平所带领的学生中,已经有5位先后考入吉林长春学特教学院音乐专业,有10名为乐器演奏家或调琴师,几十在各级声乐比赛中获奖。张治平创作了近200首歌曲,获全国、省各种音乐比赛奖九十余项、国际奖16项,其中,歌曲《甜甜的咧》《晚归的牧笛》《快乐王子的小船》《我光明》《黄桷树下有我家》收入中小学音乐教材。山城阿炳”的美誉已在重庆不胫而走。

现在,张治平是重庆市残联主席团副主席、重庆市盲协会主席。他不辞劳地为重庆市20多万盲的权益四处奔波,他要让这些盲都嗅”到阳光、听”到光明、摸”到温暖。他说:上苍给了我盲眼,我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7、陈燕——中国一位女盲钢琴调律师

陈燕,女,汉族,1973年生,视力残疾,一级钢琴调律师,北京。现北京新乐钢琴调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系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调律分会会员。幼年患先天性白内障双目失明。22岁毕业北京盲校钢琴调律班。2002年10月创建北京钢琴调律网,2004年出版《陈燕:耳边的世界——中国一位女盲调律师的传》,同年12月被江苏卫视和新浪网评为《感动2004》十物。

钢琴调律师陈燕的故事有点传奇,但都是真的。3个月时候为先天性残疾,陈燕被遗弃,是姥姥收养她并抚养

陈燕小对音乐比较兴趣,学很多乐器。打学调琴开始,她每天总是十三四个小时泡在钢琴边,仔细摸,记。学调律还必须会修琴,一个手拿锤子钉钉子、刨子刨木头,受伤总是难免的,学习调律那段时间,她手上没有一块好肉。

4年学习,陈燕掌握了欧美最先进的钢琴调律技术,但满怀的她遭遇残酷,当时国内的还无法接受调琴师这一业。几经周折,一家的琴经理考核后同录用。但经理为难地说,这份工作需要上门为客户调琴,现在的情况挨家上门困难。再说路上很多出了交通事故,琴负责的。

为了熟悉地形路况,她请帮助,把图上的地名、车站、胡同小区等一一抄写盲文,一一记熟。有一位用户不希望调律,她到用户家后,凭着眼睛仅存的一点光感,跟用户走到钢琴前,连调带修干了两个小时,客户试弹后很,并说他的两台琴后都请陈燕调。这时陈燕告诉他是个,对方不好思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陈燕给己立了一个规矩:与客户见面时决不告诉己是盲,调琴结束后,一定要告诉用户己是盲。她说:给用户调完音后,我除了教给用户一些保养知识,还要给用户弹一首优美的曲子,这时才告诉他,我是一名盲钢琴调律师,用户感到非常惊讶。是盲怎么来的?调琴的时候眼睛一直跟着手动呀!每当那个时候,我觉得己是一个功者。”真正在调琴这个圈子里闯出名气,陈燕靠的是技术。她将8000多个钢琴零件熟记于,并能及时发现影响音准的零件,调出正确的音律。到目前,她已给上万个家庭的钢琴做调音,足迹遍布在北京街小巷。

为了帮助多的钢琴用户,陈燕开通了全国第一条钢琴公益热线,每天晚上7点到10点,她都会守候在电话机旁。在钢琴调律的路上,她最理想是让全国的知道,盲完全可从事钢琴调律工作

陈燕不仅拥有娴熟的调琴专业技术,她还创造了许多盲第一的奇迹中国一位女盲钢琴调律师,中国中第一个传的,第一个会骑独轮车、游泳、骑车、开卡丁车、滑旱冰、练跆拳道的盲等等。陈燕说,不管路有多漫长、有多艰辛,她都会笑对生”。她是该笑,为她为己调”出了一派光明

8、付红英——合唱指挥

付红英,女,汉族,1958年生,肢体残疾,中共党员,天津市南开区。天津市残联文体中声乐指导兼合唱指挥,系天津市音乐家协会会员。87年进入天津市残疾艺术团,92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学院音乐专业本科。近20年的残疾文化工作,组织残疾才艺、合唱、棋类、书画等活动,参与组织了量的文艺演出和比赛。2005年她所指挥的无伴奏合唱《八竣赞》荣获全国金奖,同年12月,率团参加中国残疾艺术立18周年庆典活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亲切接见。

职天津残联文体中负责声乐指导兼合唱指挥的付红英,算不上漂亮,且身有残疾,但她拥有一颗最美的。她常穿梭于健全之间,与他们一样工作一样劳动,不需要任何的特殊照顾。20多年来,她把己的血和都挥洒给了残疾音乐事业这块沃土,用力昭示己的价值贡献

1958年,付红英出生在天津,不久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凭借毅力奋发学习,考取天津师范学院音乐专业本科,毕业后却被分配到一家服装厂做检验工

1987年天津市残疾艺术团招收演员,她了名,被招入团,才开始己的艺术梦。付红英说,作为一名残疾,能够从事残疾事业幸运的。她既是演员又是组织者,多年来工作中,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幕后还是台前,或是组织残疾才艺、棋类、书画等比赛和展览,她都恪尽职守;无论是排练指挥天津市残疾合唱团、天津市启明星合唱队到社会各界进宣传演出,还是为合唱团建立章程制度、完善组织机构等,她都出色。05年组织的无伴奏合唱《八竣赞》荣获全国金奖;同年12月率全团参加中国残疾艺术立18周年庆典活动,与北京、上、青岛组型合唱团,演唱《蓝色多瑙河》《我的梦》,受到胡锦涛总书记领导的亲切接见。

在付红英的生命进程中,音乐是主旋律。她努力把学到的知识用于践,除了在合唱团辅导女低声部,还为职校学生上初级乐理课,并定期到天津群艺馆进合唱指挥培训。她献身音乐的路越做越宽广。同时,她积极从事歌曲创作,寻求流畅、优美、质朴、典雅的旋律,对每一个音符都要仔细斟酌,决不允许有任何的垃圾音符落在她的谱面上。她创作的部分作品在天津音乐杂志上发表,反响好。其中为甲丁《黄河娘》、车《中不中》、鲍和平《中国北方》等作品的谱曲,均得到专家肯定。2004年付红英与她的先生共同创作反映中国残疾生活工作学习音乐材的音乐组歌《我们》,向社会展示残疾艺术才华精神风貌。她创作的《我喊春天》等多首歌曲获奖。

妈妈”是世界上最动听的称呼。两次流产,中年的付红英从未享受快乐幸福,但她的深处一直留有一块芳草地,她相信会有一群小天使”来填补这块空白。2006年为了让脑瘫智障的孩子拥有属于他们己的快乐,付红英取得领导支持立了天津市启明星合唱队。一位孩子家长说:孩子毕业三年,从没有参加任何活动,启明星的立,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生活希望。”从那一刻起付红英下定决培养好这群小天使”。经将近两年的接触,她越发感到这些孩子的可,深感肩上担子更重。她告诫己:一定要为孩子创造多的机会创造好的条件,带出有平有素质的启明星合唱团。

9、汤展中——美术学院研究生

汤展中,男,汉族,1981年生,肢体残疾,广西壮族治区蒙山县,现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研究生在读,系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先天性无双臂,足代手,生活、书法、作画,1993年荣获首届中国十佳残疾少年才奖”,1996年获联合国教科文颁发书画作品优秀奖,1997年着有《双脚与生》一书,引起全国的关注。1999年,他如愿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4年后,又顺利考上了该校国画专业研究生

一出认为是怪物”,他的双臂只有十多厘米长,并且软弱无力,上面连着两只各长了3根手指的小手掌。然而他在长中凭借毅力用口和脚作画,竟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国画专业,并为该省第一位残疾研究生。其口书、足书作品获省、国家小奖项20余次、国际奖2次;他还是中国百名好儿童少年奖与全国残疾少年儿童才奖获得者。1997年着的《双脚与生》一书轰动全国。他,是无臂书画家汤展中。

汤展中与书法结缘,缘于一次偶然。一天,哥哥放学回家后,用毛笔写描红作业。他觉得很好奇,跑到厨房,用脚夹了块小木炭,在地上学哥哥写字。这一幕,让刚干完农活回来的父亲看到了,父亲想:乡下逢年节和红白喜事都喜欢对联,何不训练儿子好书法,后靠卖这换口饭吃。

转眼间,汤展中到了上学年龄父亲带着他去小学名,学校委婉拒绝了。父亲没有放弃,第二天又去找校长说情,一个星期后,他终于进了学校。二年级暑假时,汤展中被推荐进县城暑假书画学习班。名时,他当场用脚夹着毛笔写了一首诗,把接待的师看得目瞪口呆。此后,开始教他用右脚练习书法。汤展中先是用脚趾夹笔,从夹不住到夹得脚趾都红肿;上课的时候,不管天多冷,一双脚都露在面;写字时一直弯着腰,背部的酸痛是家常便饭半年后,他硬是用脚写出一笔工整漂亮的字。

后来,他听说用嘴含笔能写字画画,便己练起来。刚开始流得到处都是,牙齿麻麻的。但他没有放弃时间一长,嘴巴了第二书画手段。为了挣学费,他每个暑假都到桂林市一些旅游区为游客写书法,一个假期下来,学费、生活费都解决了。

上高中后,汤展中更是把卖作品的区域扩到上、广州、深圳,乃至全国。他豪地说:从上高中开始,我没向家里一分我和哥哥的学费,都是作品赚的,为了已经好几个年头没在家里年了。”汤展中在潜研习书画的同时,并没有落下学习。1999年,他如愿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4年后,又顺利考上了该校国画专业研究生。2005年8月,汤展中在参加第四届全国残疾文艺汇演时,被中国残疾艺术团相中,为该团的一名演员和工作员。现已中国残疾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和南宁一所特教学校兼职师。

功后的汤展中没有忘记家乡的父乡亲,没有忘记广西的残疾朋友,总想为残疾群体做点什么。他了南宁市舍得残疾职业学校的一名兼职师,一有空,去教学生绘画。他收了4名盲学生和4名健全学生,教他们画国画。他说:教盲绘画很需要,我身又是个残疾困难重重,但我会克服困难,尽量把他们教好。”汤展中追求的不只是饱暖的生活不只是幸福感受,他要追求一种境界。他正在努力的愿望是漂洋去英格兰,把残疾书画事业发展到国挑战生的一座新的高峰。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