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文案 > 文章内容页

曾国藩棉衣换史书

来源:荣汇富正能量 日期:2021-11-18 00:25:12 分类:励志文案 阅读:

1836年,是清道光十六年,去京城参加会试的曾国藩,又一次落第了。生性沉稳的他,并没有志消沉,只是感觉己做得还不够好,需要加倍努力。他刚26岁,后的机会还多着呢。

会试榜单公布后,曾国藩平静地收拾李,坐京杭运河上的运粮船,启程返乡了。走到南京的时候,粮船停留补给,曾国藩走到南京街头逛书市。他走进一间书店,看见赫然排列半面墙的二十三史”,从《史记》《汉书》一直到《明史》,很全很齐备,这让书如命的曾国藩怦然动。平时,由于要应考,看书《四书》《五经》为主,闲暇时,他看历代史书、唐诗宋词及名家散文。

二十三史”可是需要几百两银子才能买到的。别说是印刷业还不太发达的古代,即便是现在,要买齐这二十三部史书,得花不少。想起己囊中羞涩,这令曾国藩很是为难。一番纠结之后,他便提着李去了当铺,把己在北京时御寒的棉衣,全部给当掉了,换来几百两银子,把二十三史”全部购齐,末了,这些古籍竟装了满满几箱。

对于这件事,曾国藩己的想法。反正回到家湖南,这些棉衣用不着了,还不如换点更加有用的东西。不后进京赶考,又得添置新棉衣了。曾国藩沉浸在遨游知识洋的喜悦中,对此,没有多想。

回家后,父亲曾麟书看到曾国藩一箱一箱的古籍图书往家运,又听曾国藩诉说事情原委,他并没有责备儿子,反而鼓励这种做法。他对曾国藩说:典当棉衣买书,我然很支持,我会借去把衣服赎回来。不,这些书既然买了,希望研读,不要把这笔财富白白浪费掉。”听了父亲的话曾国藩泪如泉涌。

对于屡试不第的曾麟书而言,中举做官是他永远的痛。不,他把这种伤痛,转化为培养几个孩子才的动力,尤其在对曾国藩教育上,更是不遗余力。曾国藩幼便跟随父亲念书,可曾麟书知天分不高,没有什么捷径曾国藩参考,但是,他己的办法,那是不停地督促。从早到晚,他只要一有空,考验要求曾国藩一字不落,将所学知识背出来。这样一来,曾国藩慢慢了扎的功底,往往能举一反三。

两年刻努力,再加上曾国藩对史书的悉研读,1838年,曾国藩再次应考,顺利高中进士,并入选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内则学士、尚书、侍郎,则部督、巡抚,进了翰林院,可谓一步登天”。这时,曾国藩刚刚28岁。

曾国藩深知,为给己赎回棉衣,凑足考试用的盘缠,付出了巨努力他们东家借,西家求,该跪的跪了,该拜的拜了,最后,终于给曾国藩凑齐了三十三吊。一路上虽然省吃俭用,可开销仍然很,到了京城之后曾国藩手上只有三吊了。对他来说,这次应试,无疑是孤注一掷。幸好,曾家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培育出了精通文史、勤于国政的一代名臣。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