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文案 > 文章内容页

尹明善:47岁创业的亿万富翁

来源:荣汇富正能量 日期:2017-09-28 08:49:11 分类:励志文案 阅读:

1986年6月的一天,在长沙市一家民营的书刊发公司里,进来了一位年近半百身躯瘦削的书商,从他那浓重的川味口音中,发公司的经理很快明白他的身份及其来,便盛情接待。

是重庆一家名为教育书刊社”的板,刚下不久,专业从事方兴未艾的民营二渠道的书刊批发;这次来长沙,准备到全国闻名的黄泥街书市批购一些书刊,运到重庆去销售得知这家民营书刊发公司是长沙书业界的腕”,其又正在经营向全国总发几种畅销杂志,所,这位重庆书板特专程上门拜访,一则与长沙同沟通感情建立联系,二则来批购该公司发的那几种杂志。

同为从国营单位下,又在进同一业,尤其是家都同属民营性质,此,感情沟通便很快现;而有关创业的初衷、发展的前景憧憬、经营技巧的探讨等话,在不经的交谈中,主宾双方几乎都一下子有了互为知音的感觉

我们面前,至少是前辈,是专家!”得知这位重庆板是从出版社下的,机械工出身的长沙板便由衷地摆出请教的虚之态。

们都还只三十来岁,多年轻啊!正是干事业的黄金时期,有可为啊!可惜,我已年近半百了,快了。”重庆板则不无羡慕、并深抱遗憾地对年轻的长沙同说。

时间不长的谈话,很快被不断新进来的业务联系打断。在一位个子矮胖皮肤黝黑的广东客商咧咧地踏进门后,重庆板便起身告辞,说:后多联系,来日方长。

思绪从与重庆板的情感交流氛围里出来后的长沙板,立进入了与那位广东客商谈判的游戏规则中。

两手中指各戴了一颗金戒指的广东书板,姓伍,是当时全国民营书刊发业中鼎鼎有名的亨”级物,他由于进入民营书刊时间早,做事有魄力,并经营有方,且为豪爽,故,他不仅早已为了中国首先富起来了的那批中之一个,而且,其名声还享誉于整个刚刚兴起的全国民营书刊发业界。他能同谁往来业务,便常常能为对方向夸口的荣耀

长沙书刊发公司板,虽然喜欢与重庆板探讨干事业”的得憧憬,但,广东伍板带来的可兑现的,更使他不敢虎,接待伍更不敢。所,在起身只送重庆板到办公室门口后,即很快转身又用灿烂笑容,去欢迎板的到来。

在离上述那个不经时间、那次并无重特色短暂往来的15年后,那家曾在全国业界小有名气的长沙书刊发公司,已不复存在,年轻公司离开了书业,多年的奋斗,仅只换来了家庭生活的提早进入小康,事业梦想却仍无着落,壮志未酬却白发已生;而那位当时凭三个歪歪斜斜的伍XX”莶名,便能一次从各地批调价值可达几百万的书刊,而在全国书刊发界威名赫赫的伍板,则在经历了一系列跌落直至发生某些变故等事情后,多年前便销声匿迹杳无音信,不再为业界所知,商场江湖再未见其影踪。

然而,随着历史画页的翻动,当年在长沙了”的那位重庆书板,其名,如今却赫然先后二次矗立于的《福布斯》中国巨富排榜上了!

2002年的《福布斯》中国前100名巨富名单中,他又傲然跻身挺立其中。虽然,这排榜是美国喜欢搞的商业游戏,而并非包括他在内的中国富商们主动的争龋但,能进入中国巨富前100名位置的《福布斯》排榜,毕竟表明了这些名现在其事业的兴旺热度与财富的巨拥有量。

这位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当代中国历史的前民营重庆教育书刊社的板、现已拥有十几亿资产中国重庆力帆集团的董事长、总裁,名曰尹明善今年 65岁。

2000年11月8日,李鹏委员长到重庆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尹明善是唯一出席会议的民营企业家。会后,李鹏委员长亲切对尹说:尹明善来,来,我俩单独照个像,表示我对民营企业家的支持”。李鹏委员长曾于1997年专程视察尹明善的力帆集团,而力帆集团几年的迅猛发展长,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1年3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一次全国政协会议中,更是欣然对尹明善加赞扬:一位的民营企业家!”并在几次全国政协会上点名予表扬

现在的尹明善,身上除了企业板”的重任,其头上更有了一系列光环耀眼的头衔:重庆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民营科技企业联合会理事长,重庆市光彩事业促进会执副会长。2002年被选为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会长。

这后一个头衔,即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会长,是党的十六精神一种具体体现。为,历来全国与省市区三级的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会长,都是由在职党政干部出任,并非由企业板们担当。但,尹明善近期却率先在全国被选举担任了这一要职。其义,除了社会进步的一标志,同时,尹明善某种份量的展示。

坎坷艰难是否反而玉其晚

尹明善于47岁起步创业之前,在他掘到了事业的第一桶金之前,他的生轨迹中,又有些什么事业有关的内容呢?

他曾对一家杂志社的记者采访时诉说:早在五十年前,我开始己最初的商旅生涯。

尹明善生在重庆涪陵乡下的一个小地主家。1950年,12岁的他和50多岁的小脚亲,便被运动”到荒山顶上一间被弃用的茅草屋,仅凭一块薄地,几个锅碗,生存甚为艰难

体力不种田出粮,只能靠智力养家糊口,他决定”:从一个手里借了五角,步到城里把批发针,再回到乡下沿村叫卖。每天五角的针能卖一块多,每天赚得的,买够米后存起来作流动资本”。几个月后,他富裕”得拥有了好几块

尹明善说:最值得记住是,通卖针,我居然懂得今天所说的资金调用及拆借。

是在乡下卖掉针,获得资金,再到重庆进货;有一个相识年轻鸡蛋,是先在乡下拿收购鸡蛋,然后运到重庆卖掉。我主动找他商量,讲”融资办法我们的资金可合在一起用,我在乡下卖针卖得的每一分都交给去买鸡蛋多几块多收购一些鸡蛋;到重庆卖掉鸡蛋后把给我,我多购进一些针头线脑。现在看来,这其是非常功的资本运作,而我当时只有12岁”。

12岁的孩子不得不做”,与其说是尹明善聪明能干,还不如说是尹明善少年时代艰辛虽然,当时的磨难,并一定是能构今天辉煌的必然前提;但,已为了孩子”的尹明善,早早便不得不为生计着急奔波的经历,却无疑为他后来的器晚锻造了不可少的素质

做了一年多,赚了十几块。他把都给了亲,赤手空拳地到重庆求学读书

他考上公立中学,并绩优异而获得了助学金。

命运首次翻手将他托起。一入课堂,他了这里最出类拔萃的学生学习绩扶摇直上,入校不久能倒背整本地理课本;高一第一学期解完了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高一下半期修完学数学专业的课本;高中二年级,解答出当时中国数学界一些顶尖

为了全面发展”,他还在其它方面下功夫。中学时能在上发表文章音乐、作曲,写了很多同学称道的曲子;酷体育理论,对排兵布阵有天然兴趣;18岁,为重庆一中女子篮球教练,率领球队比赛一举夺冠。

正当他稍有之时,命运却又覆手将他打翻

1958年春天反右复查,高中三年级的他,被揭发有右派言论”而被踢出学校;1961年上升为反革命”,发配到塑料厂监督劳动。从此,历经20多年牛鬼神”的日子朋友反目,恋断交,进步年年无望,运动场场有份。政治上有”的家敬而远之,他甘戚戚,天天在书本里埋藏。一个经历了20多年的压抑,稍一松懈,他的一切可能很快期”。但尹明善在在地看了20多年的书,久而久之,甚至养了为学习学习,陶醉在学习程中,而并不奢望读书肯定能有一个最后结果

1979年,命运终于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已不惑之年的了政策。一位官员向他宣布平反决定时说:尹明善年轻堂堂正正地了!”

当时,尹明善想:是的,我还年轻!姜子牙八十一岁出山,我今年四十一岁,一切都并不算晚。

虽然,1986年他到长沙时,曾不无羡慕那些远比他年轻的同,曾发出了”的叹息,但是际在他尹明善本质里,则永远没有了”的观念。既然姜子牙八十一岁还能出山”,四十多岁,五十多岁,六十多岁,对一个欲干一番事业,又怎么不是年轻呢?!

是呀!对比姜子牙八十一岁还能出山”那标杆,的确,只要想干,能动手干,一切年龄都并不为晚,总能干出些什么的。

掘获第一桶金后的睿智随着政策的落,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头,不久,尹明善当了重庆电视学英语教师;1982年,重庆出版社恢复,他前往应聘,又为一名编辑。

两年之后,重庆下属一个公司出现亏损,数十万的窟窿想找个能去填上。市办副主任是尹明善朋友,看尹平时交谈头头是道,认定他是经商之材,调去出任法代表。尹明善没有辜负他,一年多之后,亏损填平,账上赢利数十万。

公司准备发展,他却向他的朋友递了辞职告。

为,曾有的朦胧理想,在清晰的面前,冲动焦虑都很强烈,年龄紧迫感和社会变革的轰鸣声,使他在期待中,始终不断在寻找能使他显身手的舞台。此时,他已认定,改革开放的形势不可逆转,如果不能理想中的舞台,何不己去创造一个舞台

1985年底,他离开公司,正式下,创办了重庆职业教育书社”,为重庆市最早的民营二渠道书商。半年之后,他编辑发的第一套书《中学生一角丛书》,总发突破千万关,每本能赚一分。书商尹明善一炮而红,而且红遍了江南北。

到1989年,他已经为重庆市最的民营二渠道书商。为太顺,所,他反而开始反思这个尽管在全国正烽火连天,活跃异常,但已是一眼见底。当时的形势而言,它注定将是一个做不业。他决定关门,退出书刊发业。

如果说,少年时代生活,显露了尹明善聪慧能干的质素;青年时期的政治磨难,衬托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志;那么尹明善在1989年书刊发经营尚处在红火之中,却能够断然退出,而另寻商机再择新业,则充分展示了他那非凡独到战略眼光与敢作敢为的风度

了解改革开放中国书刊发业状况的,是难于充分认识尹明善在1989年主动从书刊业撤退、而重择商机举措之非凡义的。可说,如果没有尹明善在1989年的书业撤退,肯定不会有他今天的宏事业更谈不上他能跻身于《福布斯》中国巨富排榜等等一系列令嘱目的辉煌

这样评价与判断,是不是有些片面?是不于牵强?

然而,近二十年来的中国书刊发发展进程,却充分有力地支持这个观点。

改革开放来,民营书刊发虽然从无到有从小到,已有了很发展,但由于种种体制上的,改革的触角在书刊出版产业领域中,相对于其他产业(商业、服务业、工业等),其进程与力度,却始终处于缓慢速度与滞后状态。致使计划经济模式与做法,在很程度上仍在决定着出版产业的主要运内容;政企不分、政企一体的状况仍在很程度上存在,并主宰着出版企业与国有新华书店系统的经营方针。而,民营书刊企业发展,则仍在很程度上受着一系列限制性政策或公开或隐性的制约,而始终尚未能产生出一个象其他产业那样公平竞争的巨空间

这种改革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必然制约民营书刊发企业迅速攀越事业项峰的可能。

此,改革二十年来,虽在各各业中都已先后涌现了一批民企巨头,产生了一资产达数亿级的富商,甚至,连改革很长时期后才允准民营资本进入发展的汽车业里,出了数家巨型民营企业。而唯有书刊发业,虽然改革的步子迈得很早,至今已走了近二十年的光阴,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却始终没有能产生出一家可称之为巨头”的企业,始终没有能产生出一个永好(饲料)、张宏伟(建筑)、任正非(通讯)、王文京(软件)、张剑(空调)、史玉柱(软件与保健品)、朱保国(保健品)等那样的民营企业家;在书刊发业中,虽然每年都可产生出一批新板,每个都能赚到一些但是,却始终没有能出现一个阳光生存发展的亿万富翁

甚至,这种特殊的业状况,即便在尹明善退出书刊业已有12年之际的今天没有出现改观的迹象

由此可见,尹明善在12年前书刊发业尚红红火火之际,识到书刊发业已是一眼见底”、它注定将是一个做不业”的判断,是何等的睿智!其眼光又是何等的高瞻!

尹明善是从中国书刊发业界中长涌现出的唯一的民营企业家,唯一的一位亿万富商。但是,最终帮助他走向企业家亿万富翁之路的,却并不是卖书的教育书刊社”,而是生产销售摩托车的力帆”集团。

放弃是如此的容易如此之快,至于整整一仓库的存书没有卖掉,便干脆用了几卡车,将其拉到废品收购站,书当废纸卖。尹明善的高素质本领之一,是拿得起放得下,做事超出的想象,该退退足,决不拖泥带,决不磨磨赠赠。

们对敢于奋斗、勇于拼搏精神,都能给予很高的评价,赋于很的赞扬。但是很多没有认识到,善于放弃、敢于放弃任何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

既然已知一件事情发展的有限度,那么,适时而退,善于放弃,便显示了思维智慧。而能够断然撤出,敢于放弃,则又体现了气魄的非凡。

从书刊发业撤退出来后,尹明善没有一下子找到新的商机但是,他却拥有重新选择道路的充分主动权。从事书刊发业所掘到的第一桶金,既让他的生计有了保障,使他拥有了投身于新业所需的启动资本

事业上,主动性撤退与被迫性败走的区别义,在于处于前者的们,重新再战时,能够从容地调动与使用已已拥有的全部优势,包括清醒智慧与极隹的竞技态,并可从容选择最隹的下一个方向;而处在后者状态,则常常既无法施展已尚存的有利素,往往没有了重择道路由,而只能让已别无他择地听任不测命运安排

们陷入某种顺境况时,常常哀叹已的命运不好。其,在一生中,没有什么永远处于绝境,相反,每个都会不同程度的有办事得应手的顺利时期。只是,相当多的都难于象尹明善那样,想到并做到常说的见好能收”,从而能获得新的发展机会空间经常见到的情况则是:或缺乏明智的思维,故掌握不了撤退的正确时机,从而每每轻易地丧失了生的主动权;或贪婪所致,在思维中将花无百日红”的古训抛得无影无踪,结果导致一些即便原本很聪明常常一下子陷进泥坑,还无法拔。

幸好,尹明善既有勤奋学习而具有的清醒头脑,又能有他往的艰难经历所溶铸性格了的谨慎作风,这样,便使他能在创业的每一个阶段中,始终牢牢地把握生的主动权,从而终于能将已开创的事业攀上了很值得一书的高峰。

功的尹明善他的历程确能给们不少有益的启示,而其中很重要一点是这一定要好好把握主动权的观念理智

在退出书刊发业后,尹明善花了两年半时间,怀揣浪漫的商业梦想,从从容容地南下北上,东西考察,左寻右探,去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寻找能令己生根发芽发展商机

其间,他甚至跑到四川语学院去强化了半年英语,为该校年龄学生(52岁),后来师誉为最奋进步最快的学生

1991年,他租来的执照做香烟。这里,他看到了:利润虽丰厚,但做法太黑”,不仅百分之百的偷税漏税,而且其中充满了黑社会的码头文化”。一个月后,他逃了出来,或者说又一次主动撤出。尹明善定的信念是:凡不能阳光下公开的,是无法长为真正事业的!即便它可不能干。

有段时间,他帮助朋友在重庆解放碑做百货己则义务做参谋好几个月。那段时间,使他对真正市场脉象,有了进一步的切身的体会。

机会准备的头脑。终于,他发现了家乡重庆山城独有的一个商机:摩托车!

55岁时,开始了第二次再创业辉煌历程90年代的山城重庆摩托车闻名,嘉陵”和二建设”都齐集于此,而,带动了一生产销售摩托车及配件的民营企业称摩托帮”。不,在看来,当时,这条道上已经有两只虎拦路,更已有数不清的同在虎视耽耽,没有相当的力,要一头扎进这个业,风险是不小的。为,两摩托集团随便有个小动作,虽可使一些一夜致富,但能让另一些转瞬垮台。 一位摩托帮”朋友经营着一家校办摩托车厂。有一次聊天时告诉尹明善,他每个需要几百台发动机,却要到河南去买,价格很高而质量很差,而本地的嘉陵、建设是不愿把发动机卖给其它小厂的。

正在到处探寻商机尹明善,敏锐地从这个信息中找到了他想要的灵感。在仔细研究了当时摩托业的状况,并盘算了其间的风险机会的比率后,时年已55岁的尹明善决定进入摩托车业,倾注他第一次创业时掘获的全部资金20万元,开始他的第二次再创业辉煌历程

1992年,他注册立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启动资金二十万,散兵游勇九号。在租来的不足四十平米的生产场地上,他却雄勃勃地告诉每一个我们理想,是造出全中国没有的发动机。

当然,那时没几个会拿尹明善的豪言壮语当真。

但是存这一高远理想尹明善,却用立进入一步步务的操作动,表明了他不是在说说话寻,而是地真要开始攀越新的高峰了。

没有国企的资源依托,没有先入者的品牌优势,年已 55岁的创业尹明善,要在夹缝中杀出条生路,只有剑走偏锋。但,他的绝活,表面看来,却又只是一个不能的招式:战略创新

善于思考尹明善,后来,还将他的战略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对每一位前来采访取经的尹明善总忘不了兜售”他的供给推动需求”理论。在他看来,创新不是为了被动适应市场,而是开创一个新的市场,只要企业走在需求的前面,没有饱和的市尝饱和的购买力。

我有很多希望,要在有生之年一 一点燃”。认为摩托车产业是夕阳产业时,尹明善站了出来: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的产业,只要创新不断,制造永远是不落的太阳

没有重复其他小企业厂做边角料的路,一开始直指摩托车的脏”——发动机的生产他看到,尽管当时的摩托车市场热浪灼,但发动机一直是瓶颈,国内只有50毫升和70毫升两个型号,其余多从日本进口,当地摩托车小厂还不得不远到地去买价高的国产发动机。尹明善的判断是:做摩托车尽管市场空间,但技术空间创新空间利润空间无限

一步发展战略确认后,尹明善便将施战略的战术突破口,选在了当时是摩托巨中国重庆建设集团”的发动机环节链上。既然财气粗而又受锅钣体制制约的摩托巨企业虽然生产足够的配件,却又不能充分提供发动机的整满足市场需要那么我们来补充吧。尹明善发现:可把建设集团维修部的发动机主要配件买来,由己装配为发动机整再卖出去,本仅1400元,而卖价可高达1998元。这是一条当时重庆市场上无捷径,建设集团对此然浑然不觉,其他民营摩托小厂商们则想都不敢想已能装配发动机。

于是,尹明善的小企业开始了悄悄采购摩托零配件的游击战”:今天去买1号到10号的零件、明天去买11号到20号的零件,总之,使配件要买齐能买齐,但同时却不能让对方感到面临竞争。然后,便是经组装好的一台台供不应求的高质量的摩托车发动机,再从尹明善公司里卖了出去,把的丰厚利润则不断地进来,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公司最火的时候,订货的地厂商提前几个月打来预付款,天天到公司的组装厂门口排队取货,至于公司每星期都得到机场包机发货。红红火火的业务,很快使55岁才入的新秀”尹明善,不仅在这个他从不熟悉业中站住了脚,而且,迅速为了摩托业里的强

尹明善当然知道这样日子长不了,只要一旦气候,建设集团肯定卡脖子。

尹明善想:哪些配件后可能被卡呢?当然是建设集团生产的部分。于是,尹明善开始组装发动机的第一天,积极联系配套厂,设计需要的零配件。概四个月后,几个关键零件被开发出来。此后,当建设集团一夜醒悟,下令一个零件不许卖给尹明善公司时,摇篮里的婴儿却已能己走路了。

这条从夹缝中挤出的道路,十年后,终于把尹明善及其公司送上了业的顶峰。

1993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重庆摩托车业重新洗牌,到2001年,尹明善的重庆力帆集团公司产销发动机184万台、销售收入38?5亿、纳税1?136亿元的骄业绩,超嘉陵、建设两牌摩托车企业巨头,为重庆摩托车业的龙头。而且,发动机产销量、出口创汇、专利拥有量、产销综合值四项指标居全国第一,综合力在全国同业排名第二,国内知名摩托车企业洲、江、轻骑、富士达、港日都采用力帆发动机。目前,力帆集团已有员工3800多,其中文化技术员670多拥有8家生产企业,3家营销公司一个市级技术,具备年生产200万台发动机和100万辆摩托车的生产能力,连续两年进入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在重庆市民营企业50强排名中名列榜首。力帆集团已进入世界摩托车制造业500强,产销综合值名列中国入选登记企业一位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