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2015年已经过去了六分之一,你的年度目标有没有已经完成的?
是不是还在乐观的估计自己的时间资源?比如:阴历年之后再开始为目标努力吧!
小强可是已经完成了一项年度目标了:给格格做一个沙坑”(格格是我女儿 :)
什么是烂开始?”
当我写下给格格做一个沙坑”的年度计划时,我脑袋里的画面是这样的: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午后,外面虽然很冷,但家里的阳台被晒得暖暖和和的,格格坐在一个像单人床那么大,用砖砌成的沙坑里玩沙子,她很投入的玩着,脸上不时露出幸福的笑容。
把阳台清理干净
找来N麻袋的沙子,把沙坑填满
现在我才发现,那是我的新年愿望而不是新年目标,目标要更实际,更有可行性。
烂开始”就是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执行产品)”:Eric Ries在精益创业中提出了最小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的概念。MVP其实就是推出一个功能上极其简陋版本,但是可用的版本,从而可以用较少的投入直接从客户那里收集数据,从而决定下一步的产品方向。
烂开始”就是下一步行动(Next Action)”:David Allen在GTD方法里提出下一步行动”的概念,任何的想法,立刻找出它的下一步行动会更加有行动力和效率。例如,如果事项为写项目报告”,下一步行动可能 会是给Fred发邮件开个简短会议”,或者给Jim打电话问报告的要求”,或者类似的事情。虽然要完成这个事项,可能会 有很多的步骤和行动,但是其中一定会有你需要首先去做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就应该被记录在下一步行动”列表上
烂开始”是过程导向(Process-oriented)”:做同一件事情,有结果导向、目标导向、过程导向,三种方式,比如去西藏旅行”,结果导向是:我必须要去布达拉宫、纳木错;目标导向是:我通过这次旅行要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过程导向是:不管去哪、做什么,重要的是开心!
搞定!
所有的年度目标只有两种类型:习惯型和项目型,如何找到它们的烂开始呢?
习惯中的烂开始”
每天背50个英文单词
每周健身3次
每周读1本书
这些所谓的每天”、每周”、每月”都是愿望”,拿每天早晨6:30起床”来举例,完美开始”是:
找一个培养习惯的软件,比如way of life,记录培养习惯的轨迹
你是不是这么做的?这样的完美开始”其实难度重重,达到的可能性很低,因为:
太着急了!6:30起床,这其实早起习惯的第2步,第1步是早睡,只想早晨起得早,不能晚上睡得早,这不是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么
还是太着急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提到人成长的三个阶段:依赖期、自赖期、互赖期,培养习惯也是一样,找个软件记录和督促自己培养习惯,这属于自赖期(自己监督自己),你有经过依赖期的过程吗?所谓依赖期就是找一个已经养成这样习惯的人,带着自己早起,一对一的!所谓互赖期就是进入社群,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给别人带来帮助
仍然是太着急了!
奖励自己的努力,而不是惩罚他,假设背单词是你觉得对你有好处,不得不做,但不是真正有热情的事情,那你就是在惩罚自己的早起!你想想啊,努力早起要做的是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像好不容易爬到井口又被一块大石头砸下去一样。
晚上22:30睡觉
找出一个特别喜欢、又不是打发时间的事情,放到早起之后做,当做对早起的奖励,比如散步、写日记
项目中的烂开始”
找个最想去的地方,比如台湾或西藏
醒醒吧!烂开始”可能是:
结语:
小强请大家想一想:你是不是为了一件事情的第2步、第3步怎么走而纠结,以至于第1步都没有迈出去?
比如你打算创业做干果电商,纠结于线上线下结合,还是只做线上,到处找人请教,每个人都给你不同的想法,这些又让你陷入更深的纠结,越想越复杂,越不自信,于是食不香、睡不安,瘦好几斤,最后觉得自己不是那块儿料,就放弃了。
因为蝴蝶效应的存在,当你走出第1步的时候,后面的路有可能就完全不同了,原来纠结的第2、第3步就要推倒重来,所以,重要的是:下一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