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文案 > 文章内容页

如果成功者都是坏人,我们为什么还要做好人?

来源:荣汇富正能量 日期:2021-11-17 23:57:28 分类:励志文案 阅读:

  文/同于野

  如果功者都是我们什么还要做

  这句话不是反问,而是真诚的疑问。我们每个希望会有,但这并没有什么科学根据。不仅如此,现在学家们搞了一系列最新的研究表明,得了好”的多不是”。

  我们时候会在决策中面临两个方向:对己有利的方向,和对得起方向如果一个理性应该怎么选呢?

  我最近看网上流传一篇文章《一到思考》,其中讲了一个很有思的困境假设发现己的上司贪污腐败,应该怎么做。

  作者曹莉莉说,如果一个普通员工根本没有机会接触贪污这个动作,概唯一能做的是明哲保身详装不知算想举都没证据。

  而如果是秘书或者助理这种员,首先千万别跟着一起贪,否则将来东窗事发是第一个背黑锅的;其次别立即举否则别的领导不敢再用应该想方设法私下劝阻领导,让他悬崖勒如果他一,再辞职。”

  这个答案既对得起己的工作本分,又保全了己的道德,非常完美

  可是予尝求古仁,或异二者之为—曹莉莉说的是如果继续当个普通应该这么这么办。可是如果满足于当个普通想要领导呢?

  我们看看现在这些身居高位的他们长的程中难免会遇到贪污腐败的上司。第一,他们既然能混到高位,不可永远接触不到核证据。第二,他们当初的上司不可愚蠢本来想贪污听他们劝几句悬崖勒的程度。第三,他们既然今天还在干,显然当初没有辞职

  所最合理的推断是,这些认为至清则无选择明明手里有证据不举,甚至可能跟着一起贪。

  同流合污当然有风险,但有风险才有机会。置身事当然安全,可是这味着不带我们不得不在各种风险利益计算中患得患失,一点都不潇洒。有多少正义之士一看社会是这么个局面,索性懒得再算,退出江湖不了。

  我上学的时候经常古龙小说看。有一次在一本《圆月弯刀》中看到一句话,不知激起了哪位少年中的热血,被重重地画了下划线:他一定要从正途中头地”。到底要怎么做,才能从正途中头地呢?

  像这样古龙没用得读一本更畅销的书—史蒂芬·柯维的《高效士的七个习惯》。书中的一个关键思想高效士”的第二个习惯,是原则为重做事

  柯维说得有一种使命感,给己的生找个愿景和方向这种愿景不是什么功了之后去找个岛退休之类,而是个的最终期许和价值这种比较高级的东西,比如改变世界—或者说,将来盖棺论定时希望获得什么评价应该根据这个使命感给己设定一套宪法般的原则,时刻谨记在,一举一动都是为了这个愿景。

  为重享乐为重名利为重,或者工作为重家庭为重,这些都不如原则”为重

  柯维举了个例子。比如约好了晚上跟去看演出,板突然打电话公司加班工作为重选择加班家庭为重选择继续婆。而原则为重则会通盘考虑,不受任何冲动影响,不管做出什么选择都是使命感—或者说义务—出发主动决定一个工作为重决定回去加班可能是为了升职或者为了同事中的竞争对手比下去,而一个原则为重如果决定回去加班,则是公司着想。

  一个原则为重遇到上司贪污这样的事应该怎么办?他的出发肯定我们之前那些算计完全不同:他许会为公司甚至为国家着想,而不会纯粹研究怎么办才对己有利。

  如此说来,高效做事一般蝇营狗苟的物完全不同光明,充满道德责任感,真是仰慕。

  唯一的是,《高效士的七个习惯》这本1989年出版的书虽然说得头头是道,却缺少学术研究的支持今天任何一本类似的书如果不带点科研证据是绝对说不去的。

  那么现在二十多年去了,有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说按照高效士的这个习惯,从正途去做事能出头地呢?

  没有

  儒商”冯仑曾经去香港跟李嘉诚吃了一顿饭,被对方平易近态度所倾倒,回来特写了一篇文章冯仑李嘉诚居然在电梯口等着迎接众吃饭、照相都用抽签排序,这样尊重在场的每一个”,连中间演讲都是建立我,追求无我”,充分体现了他的软力”。

  这故事并不令震惊。们普遍相信真正的精英都是这样和蔼可亲甚至仙风道骨,他们功根本不是靠投机钻营,而是靠正光明的软力。们甚至认为精英的思维方式都跟普通本质区别,比如我们经常看到诸如宽容己,宽容这样正能量故事

  可是光听故事,还得看研究。在201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学家 Paul K. Piff 和合作者一共做了七项研究。这些研究都表明,和所谓上流社会道德准不但不比普通高,而且比普通低。

  在头两项研究中,研究者在旧金山湾区的一条道边和一个十字路口观察了往的数百辆车。在这两个没有红绿灯只有交通标志的地方,加州法律规定车必须,十字路口上后到的车必须让先到的车。那么哪些车会停下来礼让,哪些车会能抢抢呢?研究者把车按豪华程度分为五等,结果是最低等的车在两项研究中都是最遵守规则的,而最高等的车在两项研究中都是最不守规则的。排除驾车者的年龄和性别等素,结论仍然非常明显:开好车的表现得更差。

  第三项研究招募了一百多个加州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做受试者,先调查他们社会经济背景,给他们讲述了八种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表现,然后问他们没有可能做出同样的事情。这八件事并非专门针对设计,在我看来容易遇到:比如在餐馆打工偷吃东西、把学校的打印纸拿回家、买咖啡被多找了不还等等。结果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容易做这些不道德的事。

  剩下的几项研究发现,越是上层社会”的受试者,越认为贪婪私是好的认为工作面试时说谎是可接受的,而且他们真的在验中为了赢得奖品而作弊。不但如此,哪怕仅仅被研究者进影响而觉得己属于上层社会”,受试者都变得容易东西

  怎么理解这些研究?一个解读是之所道德准低,是他们根本不在乎怎么看他们普通资源有限,必须彼此依赖才能更好地生存,所特别看重己的形象不敢做不道德的事。而有充分的资源保持独立性,他们需要没有必要。比如有研究发现在与陌生交往验中,越是,表现出来对对方的关注和互动越少。

  这等于说富有会导致不道德。2015年一项最新研究有类似的发现,验表明社会经济地位更高的如果作弊,主要是为了己,而普通如果作弊,很多为了。更进一步,仅仅在验中赋予受试者某种权力,他们会立即变私的开始己而作弊。

  另一个可能性则是正他们道德他们为了。前面说Piff等的研究发现贪婪态度普通本质区别,他们做事更多地是利为驱动的。Piff在论文中甚至认为这种越不道德容易获得更多财富的机制是我延续的,并且可能导致社会贫富差距一步

  不管怎么解读,研究者们公认一个社会经济地位高的群比普通私。

  潘石屹哈佛捐款,张磊给耶鲁捐款,在国中都引起激烈批评,说们有什么不捐给中国学?什么不捐给希望工程?

  只有才会捐款给希望工程。《西洋月刊》道,2011年美国收入最低的这20%的群总共捐出了己财产的3.2%;而收入最高的20%的群则只捐了1.3%。在2012年前50笔最的捐款中,没有一项是为了社会服务和贫困的。的捐款都去哪了?最赢家是精英学和博物馆。

  私。往更深一层解读,那普通捐款是他们产生了同情,而捐款则有很强的利目的。普通容易同理角度出发采取动,而上层社会则更习惯赤裸裸的利益计算。

  我看遍这些研究,没有找到一篇论文说执原则为重这种高效习惯升职、加薪或者取得任何世俗义上的功有好处。我没有发现任何研究能证明做个有道德”对取得这些功有好处。

  一个整天坑蒙拐骗一点靠谱当然不可能取得功。但是一个知道无私奉献未必能混好。最终更容易功的许是那些表面上很能与合作则非常私,甚至偶尔欺骗的

  这非常违反常识。难道说没好吗?我赞但是需要正确世界观。

  作为算不信什么宗教义上的应,我们通常认为这个世界上做了好事有很可能性会得到做了坏事有很可能性会受到惩罚—换句话说我们认为世界公平的。但这恰恰是个错误世界观。事上,学家甚至对这个错误有个专有名词,叫做公平世界假设”(just-world hypothesis,叫 just-world fallacy)。

  世界并不公平公平只是小说电影给我们的幻觉,我们喜欢公平

  在 Jeffrey Pfeffer 的 Power: Why Some People Have It—and Others Don’t 一书中,作者提出,相信公平世界假设有三个害处:

  1、不能功中学到东西靠不择手段功了,很不喜欢,所不愿跟他学,学不到更多经验。其这个值不值学习,跟喜不喜欢一点关系没有

  2、做好己的事情了,低估世界上发生的坏事。会发现想做一点事非常难,感觉整天跟作对

  3、更有甚者,认为取得必有长处,失败必有可恨之处。而这完全错误错误地看功者身上什么都是优点,看失败者身上什么都是缺点

  那么到底怎么才能这个世界功?Pfeffer 这本书可不像《高效士的七个习惯》,他书中引用了量的证研究。Pfeffer在书中第一章列举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两件事。

  第一,一个不能获得权力,能不能得到升职他的工作业绩是一个重要素。业绩好坏,对CEO,公共事务领导学校校长,政府官员等能不能保住职位影响非常小,对普通员工不能升职影响非常小。

  第二,决定升职的最重要素,是跟上级的关系。想搞好跟上级的关系,Pfeffer讲了三招:在上级面前吹捧己,充分领会上图,及对上级阿谀奉承。

  而且他说的是在美国做的研究,根本没提中国,可见在这个上全世界都是如此。

  做感觉很好,但是普通思维。其经济角度应该做一个理性”—这味着应该从利的角度出发做事,而不是”。

  那么当何处呢?如果我非得做个,难道我应该被世界淘汰?

  那不至于!没有证据表明做什么坏处。

  现在,在有了正确世界观的情况下,我们来分析一下做,做一个道德,有什么好处。

  原则为重是柯维说的第二个习惯,而高效士的第一个习惯,叫做积极主动”。这个习惯,其道德关键

  如果领导宣布谁今晚加班给谁发奖金”,为了这个奖金而选择加班不是积极主动,而是消极被动—界怎么刺激,怎么反应。这是一种比较低级的动,显得没有志,跟奴隶或者细菌没区别。

  如果做得更高级一点,在根本没有奖金政策的情况下主动加班期获得板的好感是不是积极主动了呢?不算。加班的终极目的仍然是为了利益仍然是在物质刺激做出反应。

  真正积极主动,是为完全取决于身,而不被界刺激所左右。独立界限制,在刺激和回应之间,选择何回应的由和能力

  柯维没有明说,但他说的这一套积极主动,其是康德哲学道德观。

  康德说如果什么利益上的好处,或者是为了避免受到惩罚,甚至是为了满足己的同情而去做一件事,这都不是真正道德都不是真正由的。只有纯粹是出于责任和义务去做这件事,才是真正由的,这才是真正道德

  康德哲学精深我们很难完全领会,但单一点已经足够说服我们什么要做个了。

  我可重复一遍:我调研了很多研究,而没有发现任何论文说做一个道德对取得世俗功有好处。事上我看到不止一篇文章直接说道德对世俗功没啥好处。

  什么要做个有道德为我不做任何任何东西、或者任何感情奴隶,我想做一个

  除了世界投其所好曲逢迎之,还有另一种功方式。这凭借己的智慧和胆量,冒了不敢冒的风险承担不敢承担责任代价,去做一件事。敢做这件事并不是计算功概率,而是出于己所信奉的某种原则责任感,认为这件事应该做。

  换句话说做这件事纯粹是出于任性。而康德认为只有出于任性志—而去做一件事,才是真正选择

  所任性”其是个好词。小孩的任性不是真任性为他不是由的,他只是欲望奴隶。像康德和柯维说的这样高效任性,才是真任性

  这么做没啥好处。而根据康德学说,没好处对了,真有好处不叫任性了。

  不在我看来这么做其一个好处:己会感到非常骄傲如果看见一个年轻卑躬屈膝地跟他的上级说话会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感觉不仅比这个年轻优越,而且比他的上级优越

  现在回到本文开头那个如果领导贪污腐败,应该怎么办?世界遇到类似情况只能根据具体局面的细节做出具体选择我们无法一个抽象给出标准答案但是我们一个角度奴隶还是

  康德是个非常死板的,他认为不能任何当工具,所不能欺骗任何,所他面临这样局面的话可能没有更多选择。不道德修养那么高,我认为有些只配被当做工具。所建议不管选择奴隶还是做,都可能根据情况决定暂时同流合污,或者忍不了直接反戈一击,遭遇结果都可能可能失败

  但这两种角度骄傲程度完全不同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