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文案 > 文章内容页

80后“猪倌”马刘洋养殖特种野猪,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来源:荣汇富正能量 日期:2017-09-28 08:51:22 分类:励志文案 阅读:

退学经商,又弃商从农,当猪倌”终日与猪为伍,这在平常看来可能是奇闻怪谈,但重庆市县双桂镇农桥村的洋却将这条出格”的道路走得别具一格。

他曾是四川语学院学生会会长,重病退学,几经周折后,他开始回乡创业创办特种野猪养殖场,10年间不仅了重庆市特种野猪养殖的领物,还立了合作社,带领乡亲脱贫致富,近日,这个80后猪倌”被提名2016年度感动重庆物。

校园到猪棚

艰辛创业发展

回忆起退学创业的缘由,洋说是和他开了场笑。2000年,18岁的他优异的绩考入了四川语学院,后又当了院学生会会长。入学仅半年,一场突发性脏病将他送进手术室,为了给他治病,花掉笔积蓄。康复后,他几经思考,最终决定退学创业,减轻负担

退学后,洋先后从事不同业,创办互联网公司。在一次聚会上他初次尝到朋友从北方带回的野猪肉,发现野猪味道鲜美,肥而不腻,很受朋友喜欢。经调查他了解到,野猪不仅售价高,好养活,而且重庆市场上几乎没有野猪肉产品。2007年,洋毅然转让了盈利中的公司,弃商从农,走上了猪倌”之路。

从没养猪,甚至没做农活的门汉”,场地、技术销售都是创业路上的拦路虎,但所有的障碍都没能难倒他。他用14万元的启动资金,在歌乐山上租了间70平米牛棚改造养殖场,买了几十头野猪幼苗,没请工凡事都己干。冬天青饲料短缺,洋冒着要上山打猪草。2吨多的酒糟料,他一个用背篓一趟趟的从路边背到养殖场,每天从晚上六点多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多。庆幸的是,在洋的精照料下,野猪长势喜,出栏率高,养殖场创办仅3个月开始盈利。

同年,洋响应政府号召返乡创业,回到县的洋,将野猪养殖场的规模扩到了1000多亩。2010年,凭借之前攒下的口碑及稳定的客户群,洋领建了重庆猪太郎农业股份合作社,打算带领乡亲们共同脱贫致富

转型谋销路

产业带乡邻致富

野猪农村是个新鲜事儿,普通肉猪价格每头在千余元左右,而野猪的价格每头可卖到三四千元。村民们看在眼里,都跃跃欲试,可没有技术销售渠道合作后,考虑到村民们的顾虑决定采用合作社+农户+第三方”的发展模式,先将猪仔赊给社员喂养,而且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和打针喂药,这样不仅最限度的降低社员的养殖风险能降低合作社的养殖难度。

随着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野猪的出栏量倍的提高增加了销售压力。传统销售思路中直接将野猪卖给屠宰场的方式已不能适应合作发展的需求。为了现对社员保证回收的承诺洋先后走访多地考察后,决定转型做深加工猪肉产品拓宽销路。2013年,合作社先后推出猪太郎”系列野猪腊肉、香肠及开袋即食野猪肉干产品,单纯养殖转型为集加工、销售品牌建设于一体的新型特色农业合作社。

发展的同时,将猪太郎合作打造了务工返乡员的创业孵化基地。帮扶务工返乡创业,目前已涉及到花卉、药材、经济果林、土地流转等多个领域。截至2015年底,合作社共计培训2600余次,销售产值1300多万元,先后指导建设规模化养殖场12个,带动了800多名业,现了特色养殖规模经营效益提升农民增产增收共赢。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