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文案 > 文章内容页

梦想光明的两位民国“圣人”

来源:荣汇富正能量 日期:2021-11-18 00:14:07 分类:励志文案 阅读:

梦想光明的两位民国圣胡适生前被视为圣

毕业的陈之蕃梦想赴美留学,但连买机票的没有胡适知道后,立即从美国给他寄来支票,圆了他的留学梦。陈之蕃后来在美钻研物理学,家。经济条件有了转机后,陈把支票寄还给了胡适胡适给他写了封回信。

之蕃兄:

谢谢的信和支票。

不应该这样急于还此四百元。我借出的,从来不盼望收回,为我知道我借出的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间的。

陈之蕃接到此信后感动,说:这是胡先生我的最短的一封信,却是使我最感动一封信,如同乍登千仞之冈,要振衣;忽临万里之流,要濯足。在这样一位圣者的面前,我然而然地感到己的污浊。他借出的,从来不盼望收回,是:永远有利息在间我每读此信时,并不落泪,而是己想洗个澡。我感觉己污浊,为我从来没有这样澄明的见解与这样广阔的胸。”

在秘书胡颂平眼中,胡适同样高山仰止。在胡适身边工作一年多后,有一次胡颂平不觉对胡适说:我读《论语》,在先生身上得到了验证。”胡适听了这话,不觉一愣,然后慢慢说:这概是我多读《论语》的影响。”

胡适眼中,有一位朋友比他更有资格当圣,此即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高梦旦。

胡适曾说:凡受这个世界的新文化的震撼最物,他们格,都可上比一切时代的圣贤,不但没有愧色,还往往超越。”胡适认为下九,其格可上比圣贤,名列第一的即为高梦旦,其余几位依次为:张元济、蔡元培、吴稚晖、张伯苓、周诒春、李四光、翁文灏、姜蒋佐。

胡适熟读《西游记》《封神演义》等旧小说,文章中常常引用小说中的故事做譬喻,取其能解,笑”。高梦旦对旧小说很生疏,不能领会胡适的用,而高梦旦的九兄为熟读旧小说,对胡适所写文章的妙处领神会,读到瘾处,忍不住给弟弟写信夸奖胡适

在信中,九兄夸胡适文章梁任公之后数第一:文笔纵横,一往无敌,威武不屈,胆略。九兄给胡适取了个称号龙胆公”--取赵子龙一身都是胆之”。

九兄还告诉高梦旦,他已向二侄、三侄推荐了胡适文章,并充满惋惜的口吻对三侄说:惜尔腹笥太俭,苟稍富有,当托十一叔(指高梦旦)为尔介绍于胡先生之门,长尔学识。立,好为之,未晚。”

高梦旦把这封信转给胡适,说:吾家有最守旧之兄,忽然恭维起胡先生。兹寄奉,博一笑。”

胡适回信表达了他对高梦旦九兄的感谢,至于教导高家晚辈,胡适认为己没这个资格:至于九令兄原信末段所说,我读了几乎汗下。君家有圣,何假求。”

这里提及的圣”,是高梦旦。

胡适留美归来在做教授时,求才若渴的高梦旦数次劝胡适辞去教职,出任商务印书馆编辑部主任。他对胡适说:我们那边缺少一双眼睛我们盼望来做我们眼睛。”

高梦旦为何要让贤于胡适?在一封信中,他透露了缘由:

弟生平不作白话文,而对于白话文并不反对,盖知非此不能普及此间编辑教科用书,本普及教育为职志,故不能注重白话文,期养多数国民之智识,而弟既不能白话文,势不足应时势之需要,颇思求可代者。盛称胡氏之为,初不敢信,与之往返,委托其校阅稿件,相知既久,相信较深,颇欲招致来沪,引代。”

尽管胡适知道得着一个商务印书馆,比得着什么学校重要”,但他一则认资历浅,另,他不愿放弃的教职。那时的胡适钟情学术,想在哲学研究方面做一番事业,只能一再谢绝高梦旦的好。高梦旦不死胡适暑假期间去上商务印书馆三个月,做我们的客”,顺便为印书馆出谋划策,指点迷津。

一九二一年七月,胡适冒着酷暑,从北京赶至上

高梦旦请胡适来当然不是”而已,而是请这位提倡白话文而享誉中国文艺复兴”之父来商务印书馆调研考察、指导工作。那段时间胡适和高梦旦朝夕相处,倾交谈:高先生每天都把编译所各部分的工作指示给我看,把所中的同事介绍和我谈话。每天他家中送饭来,我若没有面的约会,总是和他同吃午饭。”

暑假结束胡适要回北京授课。商务印书馆给胡适一千元作为暑期工作酬,胡适只收下五百元,他说:五百元够这一个半月的花费了。我并不想做短工得。我不一时高兴看看,使我知道商务的内容,增长一点见识,那我的了。”

高梦旦六十岁生日时,胡适作了一首小诗祝贺:

很小的,可立时办到。

立言救世,话不多不少。

一生梦想光明,六十不知

这样新鲜世界,多活几年好。

从这首小诗可看出,胡适与高梦旦志同道合,趣味相投。

高梦旦原名凤谦,晚年号梦旦”,为‘梦旦’是在漫漫长夜里想望晨光的到来,最表现他一生追求光明理想”。

胡适是终生憧憬光明胡适称乃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他的永远揣着希望胡适认为西方乐观、有,所才敢于梦想。受此影响胡适留美后非常看重梦想,曾说:梦想事业或笑之,为无益。其不然。天下多少事业,皆起于一二梦想。今日在于梦想耳。”

很小的,可立时办到”是高梦旦朋友说的一句话。胡适喜欢这句话,为它最能写出他(高梦旦)的志趣。他一生做的事,三十年编纂小学教科书,三十年提倡他的十三个月的历法,三十年提倡简笔字,提倡电的改革,提倡度量衡的改革,都是认为不难做到的小”。

高梦旦做事地而不好高骛远,他崇尚事,主张干,知道进步一点一滴积聚的,光明是一线一线慢慢来的”。这一点他和胡适英雄所见略同”。胡适信奉功在尝试”,倡导一点一滴努力,一尺一寸的收获

胡适欣赏高梦旦的还是他最慈祥”最热”:他那古板的貌里,藏着一颗最仁暖热的。在他的家庭里,他的儿子女儿都说,‘吾父不仅是一个父亲一个友谊至笃的朋友。’”

高梦旦和儿子如同两个最知的小朋友”,父子俩亲密相处的一幕,让幼年丧父的胡适既羡且妒。胡适甚至特为此做了一首诗:

我的朋友之中,高梦旦先生要算是最无可指摘的了。

他的福建官话,我只觉得妩媚好听。

他每晚喊地说梦话,我只觉得是他的特别风致。

甚至于他打麻将,我只觉得他格的近情。

但是我有一件事,不能不怨他:

他和仲洽在这里山上的时候他们父子两时时对坐着,

用福州话背诗,背文章,作笑谈,作长时间的深谈,

像两个最知的小朋友一样

全不管他们旁边还有两个从小没有父亲

望着他们,妒在头,泪在眼里!

——这一点不能不算是,高梦旦先生的罪状了!

胡适小时缺少,高梦旦父子之间的亲昵神态然令他羡慕伤怀。胡适后来能那么那么宽容对待己的两个儿子多少受到高梦旦的影响

我们知道,林纾极力反对白话文而为众矢之的,可此与高梦旦的两位兄长关系极好,是高梦旦非常尊敬的一位前辈。尽管如此,高梦旦还是冒着被痛斥的危险给林纾写了一封信,为白话文张目,为胡适辩护。

信末,高梦旦坦言,这封信可能会让对方怒不可遏,对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此书草多日,未付邮,且逆料足下未尽一纸,即当撕为万段,故特打三份:一奉寄;一存小蔚处,备足下息怒时,近更取阅;一存此间,弟作此书时,不免有负气之言,欲俟气平后,取复阅。”

但这封信尚未发出,林纾便来到了上,和高梦旦同游雁荡,相聚十余日,谈论甚久,无所芥蒂”。高梦旦此觉得先生胸无宿物,天性”,最终不忍出此书,伤其”。

十三年后,高梦旦翻检旧书时发现了这封信,当时林纾已去世十二载。他把这封信转寄给了胡适

显然,这封信让胡适感动,不是为高梦旦在信中为己开脱、辩护,而是为高氏出于不忍之,最终并没有寄出这封可能会触怒对方的略带火药味的信。

高梦旦曾告诉胡适,他之所敬重胡适,是胡适能听从命,没有背弃婚约。胡适问:这一件事有什么难能可贵之处吗?”高梦旦说:对来说,这是一件牺牲。”胡适为然:我生平做的事,没有一件比这件事更讨便宜的了,有什么牺牲?”高梦旦更加不解:何最讨便宜?”胡适娓娓道来:当初我并不曾准备什么牺牲,我不里不忍伤几个罢了。假如我那时忍毁约,使这几个终身我的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都难受。”顿了一下,胡适仿佛安慰地说:其家庭里并没有什么不去的地方。这已是占便宜了。最占便宜的,是社会上对于此事的分赞许,这种精神上的反应,真是的便宜。我是不怕骂的,我不曾求赞许,我不之所安罢了,而竟得这种酬,岂不是最便宜的事吗?”

胡适坦言,对于旧婚约,他始终没有存毁约的念头”,但曾面临危机一发”的时刻。

原来胡适回国后,在结婚前想见一下江冬秀。胡适想,既然两即将结婚,亲眼看一下新娘子应该是最低限度的要求了。没想到,他来到江冬秀家后,江冬秀竟躲到床上,放下了床帐。胡适对高梦旦说:若当时己拔腿走,或到面客店去住,那关系僵了。”胡适忍住的不快,一边翻书一边与其他闲谈。渐渐地,的不快一点一点消失了,胡适识到,新娘婚前不愿见新郎,并不是新娘的错,而是旧家庭习惯之错,既然如此,何必要争这一时面子?倘若坚持要见江冬秀,算对方勉强同了,己的面子有了,家的面子何在呢?这样一想,他平气和多了。

后来胡适得知,果然是为旧家庭作梗,长辈们反对,江冬秀才被迫躲入帐中的

胡适对高梦旦感慨:那天晚上,我若一任性,必至闹翻。我至今回想,那时确是危机一发之时。我这十几年的婚姻旧约,只有这几点钟是我己有矜持的。我信那一晚与第二天早上的一个绅士应该做的。我受了半世的教育,若不能应付这样一点小境地,我该惭愧终身了。”

听到这里,高梦旦连连点头,夸胡适对此事处理得当。

胡适之所在高梦旦而非面前,吐露他对婚姻看法及婚前那段鲜为知的小插曲,为在他看来,高梦旦和己均具备一颗慈悲只有如此,对方才愿相信接受旧式婚姻是出于不忍”之才会认同这一看法:慈悲之怀、容忍之有助于我们生中那些不期而至的危机一发”之时。

一九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胡适结束在上工作即将远赴北京时说:住上三年半,今将远了,颇念念不忍去。最可念者是几个好朋友,最不能忘者是高梦旦先生。”

为相知最深,分手才会念念不忘。

胡适晚年曾说及己的婚姻我们那个时代,现在的年轻不会了解的。我和我的太太订婚之后我们从未见面,一直到了结婚天才见面的。我有两句诗:‘情愿不由,由了。’”

有了情愿不由”的宽厚容忍,有了由了”的达观释然。

胡适晚年还和秘书谈起高梦旦的一次遭遇:高梦旦先生一位最小的女儿是他最女儿,她出国回来不久,盲肠炎进医院割治。那时割治盲肠炎已很稳定了,只有万分之一的危险。高小姐恰恰是万分之一的危险结果不救了。”

说到这里,胡适加重了语气,道:高梦旦先生没有一句话。”

如果不是特别能容忍,高先生不会没有一句话”。

或许,高梦旦和胡适为民国圣”,为两都具备罕见的容忍精神

 (段伯重摘《历史学家座》2012年第1辑)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