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文案 > 文章内容页

在你选择的路上,不惧困难地坚持

来源:荣汇富正能量 日期:2021-11-18 00:11:22 分类:励志文案 阅读:

今天在座的90%都是刚入学的研究生,这是生的新阶段,我热诚地希望们在思想能够有一个新的境界今天在这里不讲道理,我作为一个建筑学1946年执教于清华学,至今已经68年,我只想将一些己亲身经历所得到的体会跟同学们讨论。

第一,理想立志一个一生不能没有理想立志生不断前进动力。要思考我这一生到底想要什么想要有何作为,有何抱负和志趣,想要从事什么专业,这在中学进入学时必然要有所考虑,从进入研究生时代需要一步思考立志往往并非一蹴而,而是伴随长的经历、所见所闻所想而一步顿悟提升,当然,其中不可避免会有一定偶然性。

我之所选择建筑事业,并作为一生追求方向,是与我青少年时代长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我1922生于南京,当时正值内忧患,中国地上战火连连,难深重。1937年南京沦陷,我随家兄流亡重庆,于四川合川继续中学学业,记得1940年7月27日高考结束的那天下午,合川城遭遇日军空袭,一直燃烧到第二天清晨降雨始息,我敬的前苏州中学首席国文教员戴劲沉父子遇难了。战乱的激励了我重建家园的热望,我最终断然进入重庆中央学建筑系学习建筑为专业,这是一个开始。随着己的长,认识国家社会发展,逐步对建筑事业发展的需求不断加深认识,对它的学习研究不断提高

第二,选择一个一生不知要走多少十字路口,一个弯转错了很难回到去的志愿,道路选择至关重要生中有太多太多机遇、变迁,甚至有无限的偶然性,国家发展经济社会的变迁,乃至家庭中细小的都会引转向,甚至于改变一个命运

回顾我己的经历,有几个重要的十字路口:

1948年我经梁思先生推荐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求学,1950年学后,应梁先生信中说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召唤,力辞种种诱惑,毅然从尚为英国盘踞的香港,在军警挟持下取道回国,投身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和教育事业中,现在想来,如果当时留在美国,便没有此后几十年在中国建设领域中的耕耘和收获

1983年,我61岁,从清华学建筑系主任的政岗位上退下,当时张维校长邀请我前往深圳学创办建筑系,我婉拒了他的盛情,坚持和一名助教,在半间屋子、一间书桌、两个坐凳的条件下创办了清华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到现在已经整整30个春秋。30年中,我与研究所的同志们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环境学的研究与践。当时若前往深圳今生后期的工作则又会是另一番光景。类似的情况一个一生不知经历多少,回顾既往,我审之所没有转错”方向,很程度上还是与早年立志”相关,我很早便立志在建筑与城市的学术领域做一些事,在不同时期,根据条件,作出相应的选择

第三,坚持生的道路上不可一帆风顺遇到困难坚持还是退却?我个经历而言,不论是青少年读书求学,还是年长后的研究和践,几乎处处都要面对困难难免遭受挫折年轻容易受到挫折影响而气馁,这里希望宗白华先生讲的一句话共勉——不困难而挫志,不荣誉满”,这是在他写的《徐悲鸿与中国绘画》上的一句名言,要立志、要选择,在选择路上更要有不惧困难坚持

对于青年,我认为理性上对科学道德、科学伦理等似乎不难理解关键在于身体力。现在社会舆论的各个方面对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传屡见不鲜,相关的书籍文章很多但是的是,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这些许并非对科学道德理解,而是没有地将之落到一己的灵与动中。而,我想强调的是,必须志存高远、身体力,从经典哲理转化为一己之动指南、为通则,唯有此,才能慢慢地内化为属于己的精神财富,并且会在逐步顿悟中加深体会,并不断加强信念,持续前进

如今,我虽已年逾九十,但仍坚守教师的岗位上,仍要求一种积极精神面貌面向未来,随着年龄日增,必然有些事情由于体力不及等已经做不了,但是依然觉得当前正面临着一个时代未来有无限的生机和激情,要促使己力所能及地不断探索广阔的学术新天地,建设美好家园、美丽中国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