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文案 > 文章内容页

一篇70后写下的文章:80后为什么比我们那时还艰难

来源:荣汇富正能量 日期:2021-11-18 00:04:06 分类:励志文案 阅读:

  一篇70后写下的文章:80后什么我们那时还艰难

  文/韩松

  昨天晚上,与同事吃饭。回办公室后,发了一条微博:春节同事们聚餐,不少孩子散席后都返回租住的房间,打听了一下,都挺贵的,单位附近的一居室要三千多元。如果不是家里资助,他们今后都买不起房。我感到八零后的生活,其比我年轻那会儿,更加艰辛,但他们希望获得的,却比我那时要多得多。我感到社会,却说不清楚

  结果,有很多跟帖,令我颇有感触。

  我跟他们相差二十年。二十年前,我跟他们一样来到北京上班。一九九一年,一个概有三五百元的收入。两年后上升到了千元。另,单位可房子概上了五六年的班后,我分到了两室一厅的房子。那时候的时尚东西,比如BP机什么的,都有了。我在一九九二年买了第一台黑白的笔记电脑。那时常与同事一起到西门下馆子。买书很多,书还很便宜。二零零零年,我的《二零六六年之西漫记》(《火星照耀美国》)出版,四百多页,卖十七块,现在再版,同样厚,要卖四十块。一九九八年我有了手机

  我觉得,八零后年轻与我那时不一样的是,他们面对更丰裕的社会,有更多的生活需要享受。一九九一年,对于年轻来说,没有苹果手机没有出国旅游没有柜,没有那么眼花缭乱的衣服、化妆品、手表、运动鞋,没有那么多的电影、影碟、图书、动漫、科幻是的,科幻,现在年轻参加都的科幻会,坐火车或坐飞机从很远的地方去。那时,我几乎没有这么想。另他们还有电子游戏,有穿越、悬疑和盗墓。同时,我那时的必需品,他们都还要拥有,比如笔记电脑,比那时便宜不了多少。而他们的确面临更多的需求,他们要买房,他们要买车。这些都要,花。我无法想象,他们那每月三四千块的收入,怎么去满足

  我那时还能看得到未来,我不会说,我靠工资一辈子买不起房。但八零后靠工资,目前来看,的确一辈子买不起房。

  社会出了什么?一九九一年,我作为科幻作者想象,二十年后,中国很多应该都解决了。我年轻时出生的一代,会得比我更幸福、更丰裕,这绝对绝对是没的,否则时代停滞了或者倒退了。

  但如今的年轻,活得比我那时,压力,磨砺更多,形容他们,常常有逼一代”。这首先物质上的。而中国已经世界第二经济体了。所这是一个严重很尖锐的时代难道真的停滞或倒退了?

  我在想,一九九一年时,社会上当权的,都是三四十年代出生的他们什么没有创造一个期望中更美好社会他们什么没有年轻带来更充裕的各种财富

  八零后与我另一个不同的是,他们我们这一代,有更多的精神上的追求

  六十年代与八十年代生不同,是我们这些更世故。经历了文革,经历了八九,很多都只顾个,只看眼前,理想几乎丧失了。但我觉得八零后更纯真。他们未来的乌托邦有憧憬,他们有梦,尽管那么压力,但他们看到了很多美好他们的眼神是清澈的,他们笑容阳光的,不像一些五零后六零后那么虚假城府我们在二十年前那样了,而且我们比八零后更懂得怎么去搞关系”)。他们会为一本书、一部电影感动流泪他们有很单纯理想他们工作认真、很敬业,常常是为了守卫中的一份真诚。我看到,他们中的不少寻找各种机会体验那些纯粹精神层面的东西虽然他们没有,但他们中却有那么科幻。而我那时不是这样。我到单位十年,身边没有遇上一个喜欢科幻的。但八零后来了后,这样多了。另他们眼光很高,欣赏东西理解东西,很深入。我们那时要思考一番的,他们一下明白了。他们似乎更有文化。更让我有感触是,他们思维比较正常。六零后不少已对很多蠢事习为常,但八零后看一眼知道什么很搞笑。

  八零后活得很难,但他们却在奥运会火炬被抢的时候,出来扞卫这个国家荣誉。这让五零后六零后很感动。但有些五零后六零后的,早已不把这个国家当回事有的高喊着为中国民主由的口号,其在为己谋私利。

  在我看来,八零后(包括七十年代末出生的)应该是中国最有希望的一代。在他们之前的中国,我觉得基本上还是农民是用农耕识来生活有的住在城市里,但他们思想为方式致是乡村式的。不是说农耕不好,它却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类进化程脱节。但八零后,从整体上讲,是第一代真正的城里中国要现代化,这是一个新的起始点。

  所我们现在要给八零后什么?如今掌权的,五六十年代的,可能很少去这么想。他们在忙着升官发财很多没有知和正义,房价是被他们搞高的。八零后是在六零后的剥削中长起来的。当然,主观上讲,六零后所做的一部分,为了己的孩子是九零后的,一笔财富,让他们今后不要得这么难,但是,却无法为八零后,或者九零后或零零后,提供了一个好的环境。这是杀鸡取卵。为这一代掌权的,许多都很私,贪得无厌,狭隘保守他们整体上还是没有太多文化。有文化一些的,都在二十年前出国了。

  我本来觉得,决定一个国家命运关键的,是要有创造性的东西,有乔布斯那样的东西,这会在八零后这里勃发,但现在看来,还是很难。为八零后的生活很难,同时又没有遭遇前几代那样的濒死难。这样一种半死不活状态他们理应创造器的东西,但他们被琐事缠身,目光收了回来,思想精神纠结了,打起转转。

  房子当然是一个。不看到,一些有些背景或者不那么背景家长,靠着己用各种方式在八九十年代获得的已经己的孩子买下了房子他们送到西方国家读书。这些相对活得宽松的八零后,会在未来中国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呢?我不知道

  而那些在城市里做着搬家、建筑工的八零后呢?

  要给八零后一些什么?比如,给韩寒一个舒服和更说话机会?这是一个很要紧的。我在看《金陵十三钗》时,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片子开始前,韩寒扮演着一个广告片中的角色。韩寒未能坚持他最初的不拍广告”的理想这个理想本来错误的。但这的确曾是理想,我年轻那时,没有这样理想

  我觉得,应该在一代年轻时候要让他们物质精神上,不要多陷入绝望。但中国一些情况,正在让变得十分绝望很多东西,比如,住房,这并不是分的要求

  六零后批评八零后为了一个苹果手机,不惜卖肾,却没有想到,这个手机本来是他或她该得到的。

  八零后可能是中国昙花一现的、最后一代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九零、零零后许会笑话他们,怎么把己的生活搞得那么糟,怎么那么的不切际。

  当八零后最终社会妥协,与五零后六零后妥协,当他们最终变得世故和圆滑,中国将再一次丧失创造机会这种似乎总在发生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