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益创业成功的三大后盾
大学生创业几乎每到年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问题就会再次成为焦点话题。大家基本上已经对学生创业的困难有个大致的分析,资金不足、时间不允许、老师父母不同意、缺乏项目带头人、毕业后各奔东西等原因被大家认为对学生创业干扰最大。而因为几乎每个还呆在象牙塔里的学生都缺乏的经验,并没有被大家当成事业成败的关键。 其实对于创业,熊一亮一直坚持认为,在刚改革开放的70、80年代,那时的创业只要胆子大就可以创业,而且成功率很高,主要是因为那时中国刚刚经历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市场需求潜力都比较巨大,但是进入90年代,特别是市场经济已经不断成熟的今天,创业逐渐步入知识型的时代,这就对创业者的要求更加全面,特别是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如果仅仅有了一个单纯的创业想法就选择盲目创业,那失败的概率是可想而知的,其实从联想推出的飃爱心、创未来的活动中可以看到未来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新模式: 许戈辉主持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决赛 第三、 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元素——人、人才,即技术。不管多么小的企业,仅仅靠单个人是不能成功的,每个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很多人的巨大奉献,正如此次联想飃爱心、创未来公益创业计划活动,在对参赛者资格的要求特别强调人数,也就是团队,大家随便去读几本成功企业家的人物传,都会发现一个其中很重要的一笔,关于对其创业成功团队的,就像美国国家一样,总统拥有一个强大智囊团,国家的很多政策都是来自智囊团的,可见团队大到对一个国家,小到对一个企业,都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熊一亮认为,团队的作用对刚刚成立的企业成败更加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一群人为了心中共同的目标,凝聚大家的力量才是无穷的,这也是我多年管理团队的一点心得。
联想公益创业计划,重点在公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对于缺乏资金的农村大学生来说,选择公益创业时未来时代发展的需要,要想创业百分之百成功,一份可行的创业计划书、资金、人才,三者缺一不可!
后记:公益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是一个泊来概念,也译作社会创新、社会创业或公益创新等。牛津大学公益创业研究中心认为,公益创业具备公益性”(sociality)、创新性”(innovation)和市场导向性”(market orientation)三大特点。公益性”(sociality)意味着维护公共利益;创新性”(innovation)意味着新思想的产生或新模式的创建;市场导向性”(market orientation)表明了其绩效驱动、竞争性和前瞻性。公益创业具有以下三个要素:强烈的公益使命、具有奉献精神的团队、创新的公益模式。首先,强烈的公益使命感是指对服务社会大众的事业充满了激情,对帮助他人、奉献社会怀有一颗火热的心。其次,要组建一支有奉献精神的团队,找到一群对某一公益事业志同道合的人。与其他领域的团队一样,公益创业团队需要拥有向心力、凝聚力,还必须拥有高度的奉献精神,共同为公益梦想奉献拼搏。此外,公益创业还需要注重模式的创新,让有限的资源,去帮助更多的人,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