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是赢过多少人,而是帮过多少人
每个人最终目的只是想获得一份快乐吧?可是,好像大家都背道而驰”才21岁的她,脸上浅浅的酒涡,
带着大学二年级女生该有的清纯稚气,
然而,谈话内容却和咖啡馆名一样的富有哲思。12岁,小学六年级,
就在网路上架设免费的线上教学平台安安”,
迄今在两岸三地累积了350万使用者上网学习;向报社投书,最后与农委会打笔仗,在大众媒体前一夕暴红,
迫使政府改变立场,并推动了全民吃柳丁运动”;弱势团体、青少年、原住民和台湾媳妇;最后累积了20万张她称为草根台湾脸谱”的图像,
让她跨到对岸北京奥运办展。她的故事还被载入国中教科书。她却似乎过了一个高转速的公益人生。
人们看她,或者赞叹说:太优秀!
然而,她却说自己平凡,
我是一个摊贩、一个庄脚小孩。”盛夏,我们来到沈芯菱在云林斗六的家,
她与父母住的仍然是她幼时省道旁的铁皮屋,只是装了冷气,也大了一些。
屋内,穿过花车、衣架与几台缝纫机,后方10坪大的隔间,一台旧型厚重电脑,
一张用到泛黄的围棋桌,那是沈芯菱幼时用来读书写字的角落;
用了10年,没有换过。加上参与公益演讲等外快,总共赚了近300万元,
然而其中有280万元都投入她自己推展的公益事业,
而不是换掉在铁皮屋内的家具。
因为我的成长背景,让我更加能感同身受。”沈芯菱表示。学裁缝出身的父母亲非常勤俭,
开了一间小型家庭式的裁缝加工厂,但80年代中期,
台湾抵挡不住汇率升值压力,汇率由1美元兑新台币40元,
急升到1美元兑新台币26元,造成出口导向的纺织业爆出走潮,
受到上游厂商拖累,小工厂倒了,还欠了债。曾经一家三口和狗笼挤在一辆小车,也曾经摆摊躲警察。
看到父母日夜奔波、金钱迫人,让她比同龄的人都早熟。因为我自己小时候跟着摆摊,没有上幼稚园,上国小根本赶不上进度,
因为在之前,我都只能自己练习写旧报纸啊。
同学拿原子笔写作业,我只敢拿铅笔去练,为什么?便宜。
然后,练好后,可以赶快擦掉再写一次,所以常常会被同学耻笑。”如果教育只有精英教育,像我们这种穷孩子要拿什么翻身?”然而贫富差距与城乡差距也开始扩大。
人口外移啊、老年化、隔代教养,这些社会问题都在我生活周遭上演。”
站在社会底层,加上她年龄又小,本来应该是弱小而无助的,
但一个偶然的事件,却让她发现,自己拥有改变事情的力量。家贫的她,小学第一台电脑,是母亲当掉少女时代攒下的玉镯去买的,
因为再苦,也不能牺牲孩子学习的机会。”沉妈妈说。没有因为盛产而高兴,反而为了收购价格过低而苦恼,
她想起,看过人家在网路上卖东西,
就凭着一股傻劲试试”,她上网查企业电子信箱,
用小学四年级生的天真口吻写道,
我阿公种的文旦很好吃,有需要的可以来订。”家里真的接到企业订单,当场全家人喜出望外,
尤其是阿公,他一直问,是真的吗?”
我第一次发现网际网路的力量!”沈芯菱表示。因为斜对角开了间超市,生意一落千丈,
沈芯菱提议父母回到缝纫本行,
她自学摸索建立一个企业网站,接受订单,
一年不到,家里的生意也平稳下来。却被农委会发文反驳国中小女生的话不可信,
我请妈妈到附近的农户拍照,我架设网站,提出证据。”
这个反击,最后迫使政府改口收购,社会也掀起一股买柳丁救农民的热潮。
原来,小小个人的力量,可以拓展到无限大。”每当沈芯菱有创举”时,憨厚的父母,总是难免担心。
以柳丁一役为例,经历过台湾威权时期的父母,
总担心与政府作对的后果,(励志名言 )劝她算了。
可是,生于开放社会的她,凭着一股劲,总觉得自己凡事都可以试试。
每一种尝试,其实都是自我追寻的快乐之旅。又羡慕班上同学热烈讨论着当时流行的线上教学,
她竟然为那些没钱补习的同学,架设了安安免费教学网”。接着,为了自制教材,她到处向人借课本和参考书,
到图书馆、书局找资料,每天都去浏览不同的网站,
看人家怎么搭配音效与动画,怎么发展题库,然后自己动手制作内容。
她也善用热心网友的力量,邀请许多教师免费提供他们自制的教案。第1年就有70万人上线使用。
我接到单亲妈妈说,‘谢谢你,我的孩子功课进步了!’”
有谁会想到,一个12岁小女孩的教学网,竟然可以影响两岸?
安安免费教学网迄今在9年间,累积了超过350万两岸使用者,
《商业周刊》总编辑郭奕伶的2个孩子,也曾多次使用这个网站。都是藉由网路平台弥补弱势者在知识上的差距,
这个她称为知识公益”的出发点,含有她检视自己,
并且撕下贫穷的社会标签的意涵。却笑咪咪戏称,流出的红色鲜血是红包礼”,
有它才能赚钱为孙??子付学费。
底层草根工作者的勤苦韧性,让她反思︰
他们不是失败者,为什么要把曾经赤着双手奠基好社会基础的人,
移到金字塔的最低层,让贫穷继承贫穷?”在年近40岁回到故乡,发现贫穷的底层工作者,
因为缺乏生产资本,被高利贷剥削,因而设立了穷人银行。她不是用理论去批判,而是用行动力去改变。
这位台湾的小尤努斯,对成功有一套她自己的定义︰
成功,不是你赢过多少人,而是帮过多少人。”
她更思索快乐定义,不快乐的人是因为没想过要带给别人快乐。”两岸八0后量化调查之中,
其实已经开始听到越来越多年轻世代重新界定成功,
认为成功是追求自我兴趣加上帮助他人快乐。
富裕社会反思物质主义,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快乐,
这件事在台湾社会正是进行式,
沈芯菱可以说是年轻人中的先驱者。这是她从小学起,经常晚上熬夜工作的痕迹,
其实我还是会自我质疑,我所提供的,真的是别人需要的帮助吗?”
这些事会不会是我一相情愿?”
但在她缺乏把握的时刻,有母亲站在她那边,
陪她深夜用功编教材,陪她上山下海拍照,让她继续大步走下去。要把卖文旦的平台扩大,成为可以卖更多农产品的平台,
再把免费线上教学平台课程,从国中小扩张到高中,
然后,还要再去跑跑台湾更多的乡镇,拍摄草根人物,
因为她发现上一辈逐渐凋零,时间越来越急迫了。我的终极目的,应该就是把发言权、诠释权,
从上位者,还给那些在太阳底下默默低头流汗的人。
对,就是让他们的声音被听见!”
带着大学二年级女生该有的清纯稚气,
然而,谈话内容却和咖啡馆名一样的富有哲思。12岁,小学六年级,
就在网路上架设免费的线上教学平台安安”,
迄今在两岸三地累积了350万使用者上网学习;向报社投书,最后与农委会打笔仗,在大众媒体前一夕暴红,
迫使政府改变立场,并推动了全民吃柳丁运动”;弱势团体、青少年、原住民和台湾媳妇;最后累积了20万张她称为草根台湾脸谱”的图像,
让她跨到对岸北京奥运办展。她的故事还被载入国中教科书。她却似乎过了一个高转速的公益人生。
人们看她,或者赞叹说:太优秀!
然而,她却说自己平凡,
我是一个摊贩、一个庄脚小孩。”盛夏,我们来到沈芯菱在云林斗六的家,
她与父母住的仍然是她幼时省道旁的铁皮屋,只是装了冷气,也大了一些。
屋内,穿过花车、衣架与几台缝纫机,后方10坪大的隔间,一台旧型厚重电脑,
一张用到泛黄的围棋桌,那是沈芯菱幼时用来读书写字的角落;
用了10年,没有换过。加上参与公益演讲等外快,总共赚了近300万元,
然而其中有280万元都投入她自己推展的公益事业,
而不是换掉在铁皮屋内的家具。
因为我的成长背景,让我更加能感同身受。”沈芯菱表示。学裁缝出身的父母亲非常勤俭,
开了一间小型家庭式的裁缝加工厂,但80年代中期,
台湾抵挡不住汇率升值压力,汇率由1美元兑新台币40元,
急升到1美元兑新台币26元,造成出口导向的纺织业爆出走潮,
受到上游厂商拖累,小工厂倒了,还欠了债。曾经一家三口和狗笼挤在一辆小车,也曾经摆摊躲警察。
看到父母日夜奔波、金钱迫人,让她比同龄的人都早熟。因为我自己小时候跟着摆摊,没有上幼稚园,上国小根本赶不上进度,
因为在之前,我都只能自己练习写旧报纸啊。
同学拿原子笔写作业,我只敢拿铅笔去练,为什么?便宜。
然后,练好后,可以赶快擦掉再写一次,所以常常会被同学耻笑。”如果教育只有精英教育,像我们这种穷孩子要拿什么翻身?”然而贫富差距与城乡差距也开始扩大。
人口外移啊、老年化、隔代教养,这些社会问题都在我生活周遭上演。”
站在社会底层,加上她年龄又小,本来应该是弱小而无助的,
但一个偶然的事件,却让她发现,自己拥有改变事情的力量。家贫的她,小学第一台电脑,是母亲当掉少女时代攒下的玉镯去买的,
因为再苦,也不能牺牲孩子学习的机会。”沉妈妈说。没有因为盛产而高兴,反而为了收购价格过低而苦恼,
她想起,看过人家在网路上卖东西,
就凭着一股傻劲试试”,她上网查企业电子信箱,
用小学四年级生的天真口吻写道,
我阿公种的文旦很好吃,有需要的可以来订。”家里真的接到企业订单,当场全家人喜出望外,
尤其是阿公,他一直问,是真的吗?”
我第一次发现网际网路的力量!”沈芯菱表示。因为斜对角开了间超市,生意一落千丈,
沈芯菱提议父母回到缝纫本行,
她自学摸索建立一个企业网站,接受订单,
一年不到,家里的生意也平稳下来。却被农委会发文反驳国中小女生的话不可信,
我请妈妈到附近的农户拍照,我架设网站,提出证据。”
这个反击,最后迫使政府改口收购,社会也掀起一股买柳丁救农民的热潮。
原来,小小个人的力量,可以拓展到无限大。”每当沈芯菱有创举”时,憨厚的父母,总是难免担心。
以柳丁一役为例,经历过台湾威权时期的父母,
总担心与政府作对的后果,(励志名言 )劝她算了。
可是,生于开放社会的她,凭着一股劲,总觉得自己凡事都可以试试。
每一种尝试,其实都是自我追寻的快乐之旅。又羡慕班上同学热烈讨论着当时流行的线上教学,
她竟然为那些没钱补习的同学,架设了安安免费教学网”。接着,为了自制教材,她到处向人借课本和参考书,
到图书馆、书局找资料,每天都去浏览不同的网站,
看人家怎么搭配音效与动画,怎么发展题库,然后自己动手制作内容。
她也善用热心网友的力量,邀请许多教师免费提供他们自制的教案。第1年就有70万人上线使用。
我接到单亲妈妈说,‘谢谢你,我的孩子功课进步了!’”
有谁会想到,一个12岁小女孩的教学网,竟然可以影响两岸?
安安免费教学网迄今在9年间,累积了超过350万两岸使用者,
《商业周刊》总编辑郭奕伶的2个孩子,也曾多次使用这个网站。都是藉由网路平台弥补弱势者在知识上的差距,
这个她称为知识公益”的出发点,含有她检视自己,
并且撕下贫穷的社会标签的意涵。却笑咪咪戏称,流出的红色鲜血是红包礼”,
有它才能赚钱为孙??子付学费。
底层草根工作者的勤苦韧性,让她反思︰
他们不是失败者,为什么要把曾经赤着双手奠基好社会基础的人,
移到金字塔的最低层,让贫穷继承贫穷?”在年近40岁回到故乡,发现贫穷的底层工作者,
因为缺乏生产资本,被高利贷剥削,因而设立了穷人银行。她不是用理论去批判,而是用行动力去改变。
这位台湾的小尤努斯,对成功有一套她自己的定义︰
成功,不是你赢过多少人,而是帮过多少人。”
她更思索快乐定义,不快乐的人是因为没想过要带给别人快乐。”两岸八0后量化调查之中,
其实已经开始听到越来越多年轻世代重新界定成功,
认为成功是追求自我兴趣加上帮助他人快乐。
富裕社会反思物质主义,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快乐,
这件事在台湾社会正是进行式,
沈芯菱可以说是年轻人中的先驱者。这是她从小学起,经常晚上熬夜工作的痕迹,
其实我还是会自我质疑,我所提供的,真的是别人需要的帮助吗?”
这些事会不会是我一相情愿?”
但在她缺乏把握的时刻,有母亲站在她那边,
陪她深夜用功编教材,陪她上山下海拍照,让她继续大步走下去。要把卖文旦的平台扩大,成为可以卖更多农产品的平台,
再把免费线上教学平台课程,从国中小扩张到高中,
然后,还要再去跑跑台湾更多的乡镇,拍摄草根人物,
因为她发现上一辈逐渐凋零,时间越来越急迫了。我的终极目的,应该就是把发言权、诠释权,
从上位者,还给那些在太阳底下默默低头流汗的人。
对,就是让他们的声音被听见!”
沈芯菱简介:沈芯菱(1989年11月-),台湾云林县人,出身贫穷摊贩家庭,11岁起即致力于公益,帮助滞销农产品、弱势学生教育、青少年艺术创作、原住民资讯落差、新台湾移民等社会基层,20岁前独身投入新台币四百多万元。《读者文摘》评为少女公益慈善家”,二度荣获总统教育奖、全国杰出青年奖章、台湾十大潜力人物等多项殊荣,获选为台湾百年代表人物,事迹收录于《世界年鉴》、《台湾名人录》和高中英文、国中社会、国小国文等七本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