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文案 > 文章内容页

帮你对付拖延症的有效方法

来源:荣汇富正能量 日期:2017-09-28 08:57:11 分类:励志文案 阅读:

  作者:Lachel

  今天想聊聊拖延症。

  如果说有什么每个的通病,深恶痛绝,却又一直办法根治,那概非拖延症莫属了。

  想一想,多少次,明明为任务留下了量的时间,却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动手?又有多少次,明明斩钉截铁地告诉己「我一定如何如何」,却一次又一次地拖延,直到放弃

  不妨试一试:把一张纸左右对折,在左边,把最近半年想做的事情、制定的计划,一项项罗列出来;在右边,写上确按计划完整践下来的那部分。然后对比一下,看右边的内容占了左边的百分之几。

  70%?50%?30%?

  如果达到50%,其已经很不错了。

  更多的这样的:要健身,买了跑鞋坚持跑了几周,下雨歇了几天,然后没有出去跑;要学英语,下了一堆资料,看了几天,工作忙、要看电影、要陪等等放下了;要读书,买了一堆书,然后没有打开,放在一边积灰

  看一看我们身边,有多少「战拖协会」「拖延症互助群」,知道这种情况有多么令烦恼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有效地战胜拖延症呢?

  ——当然是除了 deadline 之

  得益于多年与拖延症对抗的经验(是的,L先生感同身受),有一些许可分享

  下面详述。

  拖延症是怎么来的呢?其无非只有三种:

  己做不好,所一直不敢动,或者暗示己「要准备好才可动」。(比如开一场演讲

  事情本身难度,或者需要耗费时间精力,导致难入手。(比如某个盘根错节、事务繁琐的项目

  事情本身的吸引力不够,导致我们缺乏动力去做。(比如养健身读书习惯

  任何一件事情,从「着手去做」这个角度来看,都存在着两种力量动力和阻力。

  阻力是我们去做一件事情需要克服本、付出资源——包括时间精力思考动,失败风险机会本,等等。动力是推动我们克服阻力,投入动的内在驱动力

  很显然,当动力高于阻力时,我们会采取动;当阻力高于动力时,我们会裹足不前。战胜拖延症,其是两个思路提高动力,降低阻力,或者,双管齐下。

  什么事情提高我们动力呢?通常是跟我们期望密切相关的。

  举个例子,如果明天有一场考试今天是不是会更刻如果十分想出国留学,日思夜想,那么读英语对来说,是不是变得更加容易一些

  如果想做一件什么事情,有一个确保有效的方法是,有一种东西逼迫去做。

  它可能是deadline,可能是念念的目标,可能是一种惩罚,可能是一种奖励只要重视它,它会持续不断地提高动力

  知道如果不去做,可能失去某种东西(比如出国留学机会),或者受到某种惩罚(考试挂科)。只要这种失去或惩罚带来的「负效用」,去采取动的阻力,会两害相衡权其轻。这是显而易见的。

  这是我之前讲的「预期反馈」。它跟反馈的机制一样。当我们目标迈进一步时,会激活脑里的「奖赏系统」,从而对当下的为产生即时的激励,从而让我们能够长时间持续、专注地去它。

  所,不妨试一试,对己的目标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丰富细节建立框架,构造出一个完整的理想模型。告诉己,如果现了,会怎么样;如果没能现,又会怎么样。

  举个例子,如果想攒那么,不妨挑选一个仪的目的地,尽可能多地去搜集相关信息:照片,游记,攻略,视频,访谈,纪念品然后,把它们放在显眼的地方,每天都可看到;或者打印出来,贴在房间里、笔记本里。此来作为目标,督促努力、做功课、学语言。

  但是有些事情,未必能有这样的吸引力,甚至可能没有什么「预期的利益」——这样事情可能会更多——那又该怎么办呢?

  有一个简单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阻力,提高动力,那是:立刻开始,让己尽快地进入状态

  这看起来有些废话,但却是个十分有效的窍门。

  还是举个例子吧:我在知乎开两场讲座,都是这样:当我想到一个合适的主时,立刻打开手机,把能想到的相关内容写下来,立刻画出一个致的框架图,写上关键词、知识点和重点。

  这样一来,我的从「我要不要开讲座」「我要开什么的讲座」,转移到「我如何把手头的这个讲座内容组织好」。顺理章地开始安排时间,组织材料,准备PPT,写讲稿,准备案例

  这样一来,我的效率加快了:上午想到主,中午画好了框架图,下午纲骨架,开始正式往里面填内容。

  如果一定要思前想后,把一切都在准备妥当才开工,或许现在连一场都搞不定。

  我接约稿时,这样。每接到一个约稿,我利用碎片时间,在脑里构思选,同时打开手机,把脑思考程和内容写下来,让己正式进入「构思」的状态无论任何时候,只要想到合适的选立刻新建一页笔记,写下主,推敲目,写出致的论点。

  这样一来,保证高效任务

  这里面的原理是什么呢?其这样对于未东西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执念。这在理学上叫做契可尼效应。

  简单来说,如果布置一系列的任务, 并且在一个任务没有结束时,放下它,着手做下一个,用不了几次,感到非常难受——那些开始了却「未」的任务像一根刺,梗在里,一定要把它拔掉才会感觉舒畅

  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是为,通常来说,一件事情只有做完了,才会获得结果如果做了一半却没有,这部分投入进去的精力相当于白白浪费了。这对我们脑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所我们期待任何事情都有始有终,为这才是我们脑所认为事物的「合理的样子」。

  这个方法,其利用这种原理:当我们进入状态,着手去做时,相当于开启一个任务,将「要不要做」变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完」。

  「完全没有开始」跟「开始了但没有做完」,两者是全然不同的。前者让我们安理得地耽于筹划,思考,权衡,做准备——尽管质上,我们只是把执时间在往后拖延;后者则会逼迫我们用尽方法,去把这件事情结束这种悬而未决的状态这样才能我们

  简而言之,「填充目标」跟「从零开始」,两者在我们理上的理解,是全然不同的。最终的执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要达到这种效果,有一个很好用的技巧:简化一切步骤,让少的时间、最短的路径去启动它。

  会有这么一种现象:当我们去做一件事情时,需要的操作步骤越多——尽管可能每一步都很简单我们它的动力会越低。

  比如,喜欢看书的家里的书多半不会整整齐齐地码在书架上,而是床头柜、书桌、几,三三两两散落在各处,这样才能随时随地随手抓起一本书来读。

  写作的肯定不会需要坐在书房里,正襟危坐,铺开笔记才能开始写字,他们会抓住一切时间利用手机、便签、纸条等一切工具进写作。

  所,非常重要一点是,让己时时刻刻保持一种状态:随时可开始进入开始状态

  这个原理,其利用「阻力/动力」的方法:通简化动所需的步骤,来尽量减少「阻力」;同时,通为营造契可尼效应,来强化「动力」。从而,达到动力高于阻力,推动我们动的目的。

  举个例子,如果坚持健身一个方法是,把跑鞋运动服、腰包挂在进门的衣架上。这样,当跑步时,走到门边,发现一切已经准备绪——穿好鞋,换好衣服,拿起腰包,立刻可出发,而不是还要从衣柜里把这身头找出来,跑步提升

  同样,想提升英语阅读把找好的阅读材料放到电脑桌面显眼的位置,一开机能看到。

  回到之前的例子。我平常时候,在手机上装了笔记软件,放在桌面的dock栏。这样需要打字的时候,按home键指纹解锁,按压笔记图标呼出3D Touch菜单,新建笔记,写字,一气呵

  要知道我们决定「去做」和「不去做」,往往是一闪念之间。在我们无限拖延时,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完全不想去做,而是有许多次这种动吧」的念头,却总是为步骤太多、太麻烦而搁浅。

  其,做一件事情最好状态什么呢?不是强迫己去动,而是势利导。在己产生愿的一瞬间,引导这种愿,让它经由最简单的路径,再顺势利用我们理效应去推动它。

  如同投下一颗种子,给它足够的生长环境,让它己生长萌发,破土而出。

  这里面最难的点是什么呢?是需要建立这种习惯无论在哪儿,什么状态,只要产生了愿,只要有可能,立刻去做。

  只要有灵感,随时把它们记下来,哪怕刚洗完澡出来;想做饭多走几步路去超市,哪怕还没想好做什么,先去逛蔬菜区,再慢慢考虑不要己的思维阻碍了动,该做的时候不要太多

  如此一来,不但可高效许多任务减少我们生活中,为种种积压和负担而产生的烦恼焦虑担忧,让我们灵重归轻盈。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