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文案 > 文章内容页

自己熟悉的东西,别人未必该熟悉

来源:荣汇富正能量 日期:2017-09-28 08:57:56 分类:励志文案 阅读:

很多时候我们己的沟通是有效的,其未必如此。在我这几年的工作经验中,有一种情况很常见:一个团队每个都很优秀,很出色工作很尽责,但是效率总是很难得到提高出在哪儿呢?

很多时候,其能力责任无关,而是出在沟通上面。事上,真正高效、顺畅的沟通,是非常少的之一,是每个都存在一种情况:

熟悉东西认为其他应该熟悉;己认可的东西认为其他应该认可。

我们很难从角度出发,去考虑:他是怎么看这个的,他对这个的判断和评价什么,他会怎么理解我的描述,针对这个,他会想到什么解决方案?

这样,当我们沟通时,会不觉地、量使用我们习惯的用词和观念,向对方传递信息,而完全不管对方是否能够接受。这导致了信息在传达中的损耗和扭曲,出现信息不对称。

什么觉得已经明白了,可对方还是不明白?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客户说这个LOGO再一点”的时候,他表达的是什么呢?他想说的,肯定不是这个LOGO再一点,整体的平衡感和视觉效果才会合适”,而是这个LOGO能不能一点,让我们公司的信息更醒目?”

如果设计没有理解这个含义,他会怎么做呢?他会反复多次地对所有元素的比例和位置微调,在这个基础上再微调LOGO,达到不破坏整体平衡感的效果——显然这并不是客户想要的这样后果是一次次的打回重改。

如果设计理解了客户的需求,那么,他采取许多尺寸”之方法解决这个:能不能将LOGO换个颜色?能不能将LOGO的位置调整一下?能不能周围的元素弱化一下,来突出这个LOGO?等等。

在许多公司这样的例子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运营无法理解什么产品把需求否了;产品无法理解什么研发现的功能跟他要的是不一样;设计师无法理解文案究竟要什么风格;AE无法理解什么一直拖稿;无法理解什么客户是不;板无法理解们这么多什么这点事情都做不好

这其平常所说的沟通本”。如果一项工作,2个花12小时可,现在给4个,是不是只需要6小时?当然不是,很多时候,未必会比12小时缩短多少,甚至可能会增加。

为,多了,需要对接的信息多了,彼此的沟通急速上升——每个都要跟其他所沟通如果2个沟通本是n,3个是3n(AB,AC,BC),4个是6n(AB,AC,AD,BC,BD,CD)。

如果这些沟通没有很好地会导致信息的不完整,引起一系列降低效率。比如,小明本来应该在收到小红的邮件之后,立刻进处理,但是没有得到这个信息,导致邮件在这个环节拖了半天;比如,小明本来已经做好一份表格,可改一改直接用在别的任务上,小红不知情,导致又重新做了一次;比如,同样一个要求,小明和小红的理解不一致,导致两个做出来的东西整合不到一起

什么觉得已经明白了,可对方还是不明白?

小看这些细节量的这些在一起,常常会导致一个项目十天半个月的延误。这不仅仅是项目经理应该注我们每个应该注任何涉及团队协作的工作,绝不仅仅是把己的事情做好了:学会有效地沟通

对方许只讲了50%的话,但理解到对方90%、甚至100%的需求,然后把事情做到位。其,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我们身边那些优秀通常具备这样素质

他们未必在任何事情都有能力但是他们考虑得特别周到,很多细节都能处理得很好,很多事情他们手中,总是会省很多

团队里,这叫做默契。许多习惯了按部班”方式的不会思考什么这样做、应该怎么做、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双方的需求和目的,而只是抱着叫我做什么,我什么”的态。

这样一来,只要双方的理解不是100%吻合,势必会出现偏差,从而导致返工、修改,乃至于多次的扯皮。而有效的沟通省,其一种修正机制。它可使开始工作之前,确保将双方的理解调校到同一个方向上,从而事半功倍。

什么觉得已经明白了,可对方还是不明白?

不同理解很多时候,是视角层次不同。做一个方案,执者会去想:这个方案要怎么引入,这里的文字要怎么表达,这里用什么图表会更有效?而运营的主管可能会想:这个方案的逻辑是否清晰,是否传达出了重要的信息?总监则可能会想:这个方案是否符合品牌的战略和方向?是否能带来足够的收益?诸如此类。

曾经提到无论任何职位,一定要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对其他工作有所了解。不但对同事工作要有了解,对跨部门的协作者、上级,都要有所了解

这样一来,当对接工作时候才会知道:他会如何理解所说的话;会如何评价的优先级;会采取什么方式去解决及,他所作出的这些理解和反应,是不是期望的?

是我对新一向的要求每个入职,我都会对他们说,在手头工作的基础上,一定要去理解团队伙伴和负责工作。不懂问,还不懂再问,问完己多思考只有充分理解了整个团队目标、进展和工作方式,做起事情才能事半功倍。

一个职位上做久了,目光思维会被限制住:习惯这个职位的角度思考,从出发建立的描述框架。只有主动地跳出这个框架,从更高的高度去鸟瞰,才能提升思维方式和工作效率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