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文案 > 文章内容页

你的问题,就是问得太多又想得太少

来源:荣汇富正能量 日期:2017-09-28 08:58:14 分类:励志文案 阅读:

作者:陶瓷兔子

1

公司新来了几个习生,分给我们项目组的,是个还没毕业的小姑娘

前两个月入职培训时候,我对她印象很好。比起同龄的几个还睁着迷茫的双眼等着我们划重点,她则认认真真地记了详细的笔记,每一天的培训结束后,还追着我们提问,态度诚恳又认真像是个从高中课堂上走出来的学生

我给她取了个号叫做十万个什么”。跟组里的一位前辈夸起她,前辈笑笑,高兴得太早,公司需要的是员工,可不是学生,再时间知道了。”

可我怎么能不高兴呢?看着其他部门的那些带着生的同事们每天焦头烂额,追着那些孩子们问,知道怎么不吭声呢”,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没有确定?”我觉得真是幸运

培训结束之后,小姑娘依旧每天准备满满一张纸的,在间、在午饭时、在我等待电脑开机的几分钟,甚至在我下班回家之后,都会收到她的提问短信。其中至少有一半,都是培训期间已经的内容。

我将她写在笔记上的内容指给她看,她点点头,找起来好麻烦呢,还是问们好,又快又方便。”

她用那双汪汪的眼睛看着我,我只好硬生生地将那句可我们不方便”咽了下去,换稍微委婉一句后还是己先看看笔记吧,已经的内容不要问了,问一遍的不要再问第二遍了。”

2

到了正式开始参与项目时候,我一进办公室看到她愁眉脸地坐在电脑面前,看见我来像是看到了救星,一把挽住我的手。

姐姐帮我看一下,这些邮件我要怎么办?”

先把信都看一遍,然后看能处理哪些处理呗。”

她哦一声走开,不到一个小时又跑来问我,那我要先处理哪一些呀?”

我恨不得将她脑袋上的问号光环拔下来踩得稀烂,培训了两个月,别告诉我连怎么回信都不知道。”

可是我怕我做错了”,她说,这么多信,我真的不知道,要从哪一封开始回呀。”

那一瞬间,我忽然明白了前辈那句别高兴得太早”的劝告。

一个勤学好问固然是好,可如果她的太多,那可能这个本身

己做错,要先去思考不同解决措施,然后将己的想法说出来去验证,而不是坐在原地等着天上掉下一个正确答案

在一开始时候什么都懂,但所谓长,绝对不是像只嗷嗷待哺的小鸟只张着嘴寻找答案,而是在不断的试错程中,己摸索解决方法

3

我刚刚入职的时候,带我的前辈教我Excel函数,在纸上写了三个公式之后一个做好的数据表抛给我,这是品,这是原始数据,今天任务己把这个原始数据加工完毕,做得跟我的一样。前面右拐是书架,不懂的地方己去查。”

我花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学会了数据透视表,学会了求和公式中嵌套的IF函数。看上去浪费时间,但我获得的,却不仅仅是几个excel的技能

到了开始项目时候每当我开口提问,前辈总会反问我,先说说这个想法什么?”于是,我不得不将己不熟的想法磕磕巴巴地说出来。他总是会等着我说完,才提出己的想法去反驳或补充。

我当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看着同期进来的同事都能很快得到答案,而我却不得不走上好长一段弯路才能到终点,反而有点怨恨他不近情。

直到后来独立做了项目才发现,其获取答案的途径,很少在于问,而在于思考。而的上司希望看到的是提出PlanA、B、C,及各的利弊他们参考,而不是咧咧地开口问,那这个项目您觉得从哪里入手比较好?”

思考,再提问,是一件跟本能对抗的事。但如果能战胜己的本能解决至少80%的

获取信息的程有多简单遗忘信息的速度有多快。一个不经思考轻易得到的答案无法在的脑停留太久。

4

尼布拉斯·卡尔在《浅薄》一书中描述这样一类时常觉得耳鸣、目涩,注力无法集中;懒于记忆习惯于张口问;喜欢冗长的陈述和表达,喜欢直奔主和搜寻答案。在能够轻易获得信息的情况下,我们通常喜欢简短、支离破碎而令愉快的内容。

我不怕错,我只怕根本不想,怕习惯于开口问,却不知道己的习惯本身

我们常常为回答比提问困难,但际上,提问的那一方才应该困难的那部分。

知道该问什么,远远比只知道答案重要得多。当知道己该问什么时候,找答案往往不再是一件难事。

需要己与之间建立起内部对话,什么要问,困难什么,该去问谁,想要得到什么样的信息,除提问,这些信息是否还可从其他渠道获取。

不再依赖,而是能提出己的己解答的时候己的师。当它一种习惯会获得更加思考能力解决能力

旅途是星辰不要选看起来很好走的那条路。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