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文案 > 文章内容页

成功就是裹在一层又一层蒜皮里的瓣儿

来源:荣汇富正能量 日期:2017-09-28 09:30:18 分类:励志文案 阅读:

  一个仅仅四年小学的蔬菜小贩;一部正规出版的20万字日记体新书。

  北京宣武门附近的广安天陶菜市场的菜贩姚启中,与这部书之间是作者作品关系那么一个普通菜贩为何要跨界”写书呢?

  一切源于姚启中的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要给己的孩子留下一点财富这个财富,不是金银珠宝,不是豪华房舍,而是一笔精神宝藏—他要通写书,向孩子讲述其的酸甜辣。然而,梦想道路无比艰辛,起码有三道坎儿从一开始横亘在他的面前。

  第一道坎儿,是如何改变己的半文盲状态。姚启中出生在安徽阜阳农村家境贫寒,在念完小学四年级后,他不得不辍学打工。然而,姚启中是个学的,在北京卖菜的日子里,起初有不认识的字,他向前来买菜的顾客求助,后来,有顾客教会他查字典,他的认字量便倍增长。

  为了获得更多知识,只要有空,他会一头扎进书店如饥似渴地阅读。买不起书,他抄书,常常抄满一裤兜的字条,有时纸不够,往手上抄,抄完手抄手背,回家后再誊到本子上。这样,几年下来,姚启中不仅认识很多字,还量写作素材,他决定动笔写作。可是,他的计划却遭到了妻子的反对。

  第二道坎儿,是如何改变妻子的反对立场妻子的反对是有道理的,他们生存压力在太。姚启中与妻子带着年幼的儿子女儿,从安徽阜阳来到北京打拼,一家四口租住在丰台区两间不的平房中。他们在菜市场摆了个菜摊,在蒜、生姜和各种时令蔬菜堆里讨生活。每天凌晨4点30分,姚启中起床,整理好姜和蒜等货物,6点准时蹬着平板三轮车出门,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在6点50分之前赶到5公里的早市,除了年初一,几乎全年无歇。

  妻子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时间写作,而且写作又挣不来,瞎耽误工夫。为了获得妻子支持,姚启中拍着胸脯对妻子说:,我保证不会耽误卖菜。”在后来的日子里,每天前来买菜的们总会看见这样一个的场景:一个中年,趴在摆满蒜和干姜的案板上,手握圆珠笔,在一摞稿纸上地书写着,顾客来了,他起身卖菜,顾客走了,他又埋头去写,天天如此。这个中年是姚启中。见他如此,妻子在不忍再多说什么了。

  第三道坎儿,是如何克服嘈杂环境的不影响。俗话说无二用。虽然写作不再受到妻子的干涉,但在嘈杂的菜市场中写作绝非易事。刚开始在菜摊上写作时,姚启中一会儿要卖姜,一会儿要卖蒜,一天写不了两页稿纸。可是,即便如此,他没有停手,哪怕头一天只写了三百字,第二天他依然接着写。他知道放弃理由许有千条,但不放弃理由只有一条:不能停!硬着头皮坚持了10多天后,姚启中逐渐适应了菜市场的嘈杂,又了不久,他的神便收放如,能够在文字表达和卖菜算账之间由转换了。

  时光在流逝,文字在增加,经1000多个日子坚持,跨三道坎儿的姚启中终于了30万字的日记体书稿。在书中,他用直白浅显的语言讲述着己和故事2012年下半年,该书稿被一家出版社看中,选编其中20万字,定名为《卖菜叔日记》出版,20133月26日,新书正式上架发售。一时间,姚启中的事迹引起包括央视在内的全国各媒体的普遍关注,姚启中此而走红。

  在姚启中的菜摊有一种最常见的货物:蒜头。细细想来,这么多年,姚启中跨横在面前的一道一道坎儿,最终梦想真,其程与剥除蒜皮何其相似:一层接一层,地剥下去,最终获得的是光亮莹润的蒜瓣儿。们常问:什么?其是裹在一层又一层蒜皮里的瓣儿。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