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文案 > 文章内容页

华为集团老总任正非的成功故事

来源:荣汇富正能量 日期:2017-09-28 09:31:11 分类:励志文案 阅读:

任正非,1944年10月25日出生于贵州省安顺地区镇宁县,中共党员,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会代表。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已并入重庆学),毕业后参军从事军事科技研发,后创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公司的创始总裁。他关于企业危机管理”的理论与践曾在业内产生广泛影响。2011年《财富》杂志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任正非居首。2011年任正非11亿美元首次进入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全球第1153名,中国第92名。在《财富》2012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榜单中位列第一,2013年蝉联第一。

1987年,徘徊在深圳街头任正非没有想到,好运气即将降临到己和这个国家身上。任正非只占华为1%的股份,段永基曾经有一天他会不会此而赶下台,而任正非的回答是,如果这一天到来了,说明华为熟了。

1987年,徘徊在深圳街头任正非没有想到,好运气即将降临到己和这个国家身上。

改革开放已近10年,全国的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在那一年,中国政府的经济建设目标变得十分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民的温饱;第二步目标,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现现代化,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平,比较富裕的生活

这是一个振奋的计划,但是似乎任正非没有关系。那一年他43岁,从部队团副的身份转业,来到为改革试验田的深圳。在这里,先他而来的妻子为南油集团的高管,却最终结束了两婚姻关系任正非己还只是南油集团下属一个电子公司的经理,对于已不惑之年的任正非而言,接下来的似乎只有想见的平淡无波。然而和所有始于那个年代的创业故事一样机会从天而降,任正非道路从此走上了一个完全不同方向,而他己的方式给1987这个本来相对平淡的年份,加上了一点重量。

故事开始方式很深圳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做程控交换机产品的朋友任正非帮他卖些设备,任正非2.4万元资本注册了深圳华为公司为香港康力公司的HAX模拟交换机的代理。凭借特区一些信息方面的优势,从香港进口产品到内地,赚取差价——这是最常见的商业模式,对于身处深圳公司而言,背靠香港是最优势,至于是代理交换机还是代理饲料,都是一样的。更何况任正非是通信技术的门汉,他的爷爷是一个做火腿的,是普通教师他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的专业是暖供,十几年的军旅生涯可能使他中国比较早用上电话,却远不令他对这个产业有深入了解

时候事情这样,天上掉下一块东西们觉得只要是馅饼已经喜出望了,际上天上掉下的是块金子。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熊秉群先生在总结中国电信产业30年历程时候曾经中国的电信产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上世纪80年代,在这个阶段里各个企业购买国的设备或者是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进发展。正是有了这些合资企业,才使国内的制造企业数量有了一定的增加。第二个阶段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最主要的是在程控交换机方面的突破虽然程控交换机在上世纪80年代有,当时的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通六五计划、七五计划研发出了中小容量的程控交换机,但是当时这样一些果,要转化为产业,特别是为商用化的设备,还是有很距离。”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的通信产业突飞猛进发展的10年。

43岁拉起旗帜单干的任正非,在这个时候突然表现出了他的商业天才。在卖设备的程中,他看到了中国电信对程控交换机的渴望,同时他看到整个市场被跨国公司所把持。当时国内使用的几乎所有的通讯设备都依赖进口,是七国八制”,即美国AT&T、加拿北电、瑞典立信、德国西门子、比利时贝尔、法国阿尔卡特,及日本NEC和富士通。民族企业在其中完全没有立足之地,任正非决定开始做研发。

任正非后来解释己早期的这一次转型时候说:中国是为来的,他们不会把核技术教给中国,而指望我们引进、引进、再引进,企业始终没能独立市场技术市场丢光了,却没有哪样技术真正掌握了。而企业最核竞争力,其技术。”出身的任正非似乎天生具有比一般更加强烈的热情和保卫领土的敏感和决,而他在那个时候能够认识技术企业的根本”,便从此和代理商”这个身份告别,踏上了企业家的道路

1991年9月,华为租下了深圳宝安县蚝业村工业厦三楼,最初有50多开始研制程控交换机。这里既是生产车间、库房,又是厨房和卧室。十几张床挨着墙边排开,床不够,用泡沫板上加床垫代替。所吃住都在里面,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做得睡一会儿,醒来再接着干。这是创业公司所常见的景象,只不后来在华为为了传统,被称为床垫文化”,直到华为漂洋出与国公司直接竞争时候,华为的员工在欧洲打起地铺,令企业叹为观止。12 月,首批3台BH-03交换机包装发货。事后员工获悉,公司已经没有现金,再不出货,即面临破产。可是到1992年,华为的交换机批量进入市场,当年产值即达到1.2亿元,利润千万,而当时华为的员工,还只有100而已。这样速度,是属于那个时代的。

从此,华为像一匹来深圳,扑进了这个正在高歌猛进的业。事上,最初抓住交换机机遇的不仅仅是华为,当时通信制造领域势头最好的四家企业,巨龙通信、唐电信、中兴通讯、深圳华为被并称为巨中华”。1998年,华为销售收入89亿元,规模最小的达到了9亿元。这其中除了华为之,其他三家全部都是国有企业

华为能够在跨国企业和国有企业之中异军突起,说华为靠的是客户关系和价格优势有趣的是,1994年任正非在内部讲话中曾经提到,在当前产品莠不分的情况下,我们承受了较的价格压力,但我们真诚为用户服务的一定感动上帝一定会让上帝理解物有所值,逐步地缓解我们困难。”所如果当时让任正非总结华为能够突围的,他一定会说是为华为身上的文化——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

这一说法在华为内部员工之间的认同度很高。事上这三点是厮杀的特性,转用到企业竞争中,的确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华为在初创时期的功和发展。然而文化的另一方面,却是咄咄逼不择手段,这些在初创时期能够被看作是激情和生机的粗糙的东西,等企业发展一定阶段,会凸显为不和谐声音。2000年后,任正非很少提这个词。在此之前,他做了两件事,从这两件事可看到,当华为站到巨中华”的首位的时候任正非想的不仅仅是企业生存了,他里的规划开始变得。为此他不惜亲动手磨砺曾经性”。

任正非首先定下的是国际化策略。在国内市场依靠农村包围城市”的传统军事战略而站稳脚跟之后任正非却很快认识到,将来不会有仅仅依靠区域市场生存的电信设备商,所有的电信设备商都必须是国际标准化的。从1996年,华为开始了国际化布局。起初,这是一个无异于痴说梦的计划,民族通信企业华为拥有什么优势?资金、品牌还是技术?在国内市场没有能够抢下一线城市的山头,如何的势力范围抢饭碗?任正非说这是出于一种天生对于危险警惕和危机识,让他做出了这个决定。他知道在那个时候,华为在国际市场一个彻头彻尾的nobody(无名小卒),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而从艰难生活来的任正非,在这件事情上愿手笔地投入。从1996年到2000年,华为疯狂参加国际电信展的方式来给制造品牌和知名度。它还推出东方丝绸之路”、东方快车”等品牌计划让国际客户来熟悉陌生的华为。

另一件事,是1997年任正非参观美国IBM之后识到华为与国际一流企业管理上的差距决定要向IBM学习他的学习不是挂在嘴上或者买几本《什么跳舞》这么简单。1998年,华为与IBM合作项目IT策略与规划”正式启动,内容是规划设计华为未来3-5年需要开展的业务流程和所需的IT支持系统,包括集产品开发、集供应链、IT系统重整和财务统一等八个项目。为此,仅顾问费一项,华为的投入每年在5000万美元,再加上其他费用,据统计华为为了业务流程变革所付出代价,高达10亿元。

但是,这为了华为后来在国际化道路上能够走得顺利的基础。《华为的世界一书中提到,摩托罗拉中国总裁高瑞彬曾经判断华为依靠小米加步枪的竞争优势不可能维持下去。让华为己津津乐道的快速反应——哪里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想办法解决的情况,在跨国公司看来却是企业管理制造不规范的体现。改来改去,各地的版本差异越来越将来设备升级的时候可能一团糟。现在华为反应迅速是为接触面小,将来在全球市场发展,现在的这套适合中国情况的机制,还能保证华为同样反应迅速吗?”

任正非高昂的学费请入IBM,为了解决这个。在企业发展势头极好,一切看起来正昂首阔步走在正轨上的时候,让一群穿着背短裤和片儿鞋跑得飞快的土们穿上西装革履迈起整齐划一的步子,是一件憋气的事。任正非的个志力在这件事上发挥了极的作用,他几乎是用一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命令方式将集化流程变革强推下去。到现在,华为对这一次变革的评价是,为有了集产品开发和集供应链,华为才能够与世界顶级的电信运营商一种语言进沟通

做了品牌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两手准备之后,华为的国际化扩张道路才算真正进入跑道,而这一起跑,是加速度的。到2008年,华为取得了233亿美元的合同销售额,其中销售占比达75%,与此同时,华为2008年全年纳税总额高达120亿元。2004-2008年,华为合同销售额从56亿美元快速上升至233亿美元,销售占比从43%上升至75%,年均增速高于40%。1994年,站在国境之南的任正非说了一句志怀高远的话,他说:将来电信设备市场将会三分天下,西门子、阿尔卡特和华为。”他没有将来多远,不到2009年,华为在立信、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之后,名列世界第四电信设备制造商。而曾经创造辉煌业绩的北电已经申请破产保护,摩托罗拉岌岌可危,市场份额下滑到只有4%。

华为在任正非每隔三五年阶段性地宣布冬天到来的警示中,频频取得接近50%的业绩增长,并把2009年的销售目标,定在了300亿美元。对于华为来说,值得庆幸的是从立第一天开始,它紧守着这个中国具有高度性的业,从未离开。随着3G的启动,可想象这个市场还将继续延续它的繁荣。或许更值得庆幸的是,企业创始任正非一直一个一样保持高度警惕和对市场的敏锐。尽管脾气暴躁,对企业一种高压式的军事化管理;尽管他个性低调,从内部流传出来的讲话充满了属于上一个时代的军事术语;尽管指责所谓的国际化管理只是深圳总部一小撮的事,一线员工仍然似饿一般,频频地狱价来扰乱市场是的,任正非一个充满缺点企业家,低调平添他的神秘,不出镜不妨碍他为被提及概率最高的企业家。华为或许一个充满缺点企业性而树敌众多,任正非己不是上市公司需要对政府负责而使得公众对这家企业充满了种种揣测和猜疑

充满矛盾的企业企业家,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路上不可少的元素,或许矛盾的不是他们,而是这块让他们生长的土地。任正非只占华为1%的股份,段永基曾经有一天他会不会此而赶下台,而任正非的回答是,如果这一天到来了,说明华为熟了。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