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文案 > 文章内容页

程浩:用死亡告诉我们,什么是活着的意义

来源:荣汇富正能量 日期:2021-11-17 22:09:12 分类:励志文案 阅读:

  作者:做己的生活

  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

  知乎网曾举办一个讨论,叫做:觉得牛逼在哪”

  一个年轻小伙子,把他的经历写在网上,瞬间让其他网友的回答都弱爆了:我吃猪都不吃的药,扎带电流的针,练神乎其神的气功,甚至还住全是弃儿的孤儿院。二十年间,我的病危通知单,厚厚一沓纸,妈用一根十厘米长的钉子钉在墙上,说很有纪念义。”

  我们追求与众不同,他却十分渴望相同”,我们挥霍今天,曾是他渴望明天

  2013年8月21日,这个谑为宅界巨子”职业”的小伙子,恋恋不舍地离开这个世界。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数十万网友发哀悼,东东枪、于莺、章诒和、李开复、蒋方舟、任泉等名明星,都在微博上感动留言。

  跟他比,我们多数都活得太轻薄了。”东东枪在微博写道。演员任泉评论说:这个世界上,知道!我算一个。”

  他叫程浩,1993年出生在新疆博尔塔拉一个普通家庭,六个月的时候发现他跟别的孩子不同,他不踢不蹬不翻滚,辗转多家医院检查,从石河子到乌鲁木齐,从北京到天津,医生都无法查出明确的病,只断定他活不五岁。

  医生建议家属放弃他,族中长辈劝他亲再生养一个。他亲说:不管孩子怎样,既然我把他生下来,我要把他养天夺走他多少,我弥补多少。”

  他亲带他到处求医问药,直到三四岁都没有结果没有效果。他亲看他胖乎乎的,没什么不正常,暂停折磨的看病程。

  他父亲是一名旅游司机,每年江南北四处奔波,他亲身兼数个公司会计,地点相隔数百公里,每月有一半时间要花费在路上,五岁之前,他多由爷爷奶奶带着,五岁之后,他亲把他接回身边,一边工作一边带着,并给他请了家庭教师弥补不能像同龄那样上学的缺憾

  师教完他拼音辞职了,他亲给他买了字典,做饭,他己翻字典,遇到不懂的吃饭时再问,他亲边给他喂饭边教他。

  他饭量小,但每顿饭都要吃一个半小时,他嘴巴只能半张,要是不会的话,根本送不到嘴里,吞咽的肌肉好像有点萎缩,稍微急点,他会呛着。”他亲边给他慢慢喂饭边教他认字。对于常来说毫不费力的吃喝拉撒,他一辈子都要仰仗

  六岁后,亲给他添了个妹妹,作为一个哥哥,不能保护妹妹,反倒要她照顾己,这让他感到愧疚。去世后,他的墓碑上写的是哥哥程浩之墓”。

  八岁那年,他第一次去石河子南山,那时已不能己坐,所爸爸抱着他的爬犁子。

  电脑刚出来时,他亲给他买了一台,那时他九岁。此后,电脑便了他一生重要朋友

  在九岁那年,他收到他第一张病危通知单,之后,基本每年病危两次。

  十二岁那年,他第一次胃出血,八天八夜米未进,吃进去的东西原样吐出,医生断言:再这样下去不是病死的,是饿死的。”他亲守了他三天三夜,他求志强烈,逃了死神,护士笑说他又活来了,他说:阎王嫌我太上帝嫌我太混账,他们都不肯收留我,没办法我只能回到间。”

  此后出院,他能活动的范围更小,除了医院,常常三四个月才出一次门。

  他没有抱怨,还常笑说是他一生跑了太多路,最后使他无路可走”。有句话说上帝关了一扇门,他会为打开一扇窗。”他没法像普通那样出门,没法像同龄那样上学,但他有更多时间喜欢的书。他从十岁起第一次独立阅读长篇小说开始,便保持着每天不少于四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十四岁的他,已经长为多思的少年经常出入医院的他把死看得很轻很淡,思想比同龄的孩子熟。曾说命运对他不公平,小小年纪的他反倒安慰说:运命嘛,休论公道。不幸与幸运一样,都需要承担。”

  他不惧怕死亡,但害怕上帝丢给他太多理想,却忘了给他理想时间他的理想是做一个像斯蒂芬.金那样善于讲故事

  生命残酷在于短暂;生命可贵,亦在于短暂。”

  他给己制定了更严苛的计划——每天必须阅读十万字,阅读的内容已从早期的韩寒郭敬明七堇年笛安,转变《1984》《胡适文选》《民主细节》等。

  上午阅读,下午写作。他已无法承受一本纸质书的重量,只能在网络阅读或读电子书,他写作是用鼠标在软键盘上一个一个点出来,写得很慢,很吃力,他不想经常麻烦,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直到得扛不住才叫亲帮他翻身、换个姿势。

  读书是他认真生活的表达方式,写作是他寻找到的一条我救赎”之路。他把尼采的话己的格言:凡是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

  我未必能为作家,未必能写出让作品但是必须坚持写作这个为,为我不想让己身上的伤痕变得毫无义。看着这些淤青,我能想起曾经的日日夜夜,想起曾经己。若放弃写作,则是对之前付出的一切表示否定。”

  他的不甘他的坚持,让他在2013年二十岁生日前,看到了希望他的《昂着头的艺术》被刊登在《全球商业经典》,他在知乎对觉得牛逼在哪儿?为什会这样觉得?”的回答刷新了知乎的纪录:24小时获得2000+点赞、500+评论,私信和留言像潮般向他涌去。

  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这是他在知乎的那个著名的回答。他在知乎拥有了个专栏,他的文字感动了,他的文字中获得力量

  他去世第二天,他亲接到一个男孩哭着打来的电话:阿姨,我真的对生活绝望了,是程浩把我从病魔手里拉了回来,让我对生活恢复了。我没想到他竟然走在我前面。我里真的特别特别难受,要不是他,我可能会走在他的前头。”

  有网友说他很励志,他觉得己只是做了该做的,能做的,他反感给他贴身残志坚”强不息”这样标签。难道为疾病,每个要活得垂头丧气、萎靡不振吗?”

  他想活着,活好,,被,被需要,尽量不麻烦最好还能帮助。他经常跟他亲说:妈妈,要是我死了,把我的眼角膜捐出去。把我的遗体捐出去做解剖。解剖了我,找出病找到疗法,能救好多。不然把我埋掉,跟垃圾有什么区别。”捐眼角膜,让需要重见光明,这是他的愿望,另一个愿望是,去北影导演系听课,哪怕一天。

  但是,这些愿望都没能现。对我们来说一个小小的感冒,对他来说都有可能是一次致命伤,他的左肺只是一个扁条,只要感冒,呼吸都是一种奢侈。”2013年8月18号,在一次感冒之后,带着呼吸机依然微笑的他,三天后恋恋不舍地离开这个世界

  去世前一个网友给他写了一封邮件,问他:一个活着到底什么义?我们什么要忍受那么?”他没有直接回复网友,写了一篇《地狱身后》贴在知乎上,这了他生前的最后一篇文章我们无法明白活着’的义,但是我们已经为‘活着付出太多代价;我们无法己的梦想但是我们已经梦想流下了太多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绝不回头。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狱一定身后。”

  程浩走后,他亲帮他整理电脑里遗留的文字,没上一天学校的他,写有专栏文章,有日记,有读书笔记,更有量未作品概44万字。这些作品都是他在生命最后两三年用鼠标一下一下点出来的。他生前最愿是出书,都说己惨,等他们看到我,不会觉得己惨了,我没有白出生。”

  如果有一天,我出书了,我会取名叫《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他亲帮他这个愿,我们看到了《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封面上这朵梵高底色玫瑰花是他生前所绘。

  还有一部十余万字的日记——《生命的单道:程浩日记》。问:终有一死,现在的奔波劳什么义?”他反问:难道死亡的终点,我们放弃生命程吗?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