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文案 > 文章内容页

于丹论语心得全集之六:理想之道(1)

来源:荣汇富正能量 日期:2021-11-18 00:20:30 分类:励志文案 阅读:

第三部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而《论语》中孔子他的学生们谈到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的定力与信念

无论理想是小,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真正感受一个感受永远比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

我们今天如何理解理想含义呢?孔夫子的观念和现代理想追求是不是有矛盾呢?

翻开《论语》,我们看到,朴素的字句后面常常闪耀一种理想之光。

孔夫子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论语·子罕》)这句话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思是说,一个的志向至关重要决定了他一生的发展方向

孔子在教学生时候经常学生们各说说己的理想。在《论语·先进》篇里面有一个比较罕见的完整的段落叫做《侍坐》,记载的孔子如何学生一起畅谈理想。这段文字是这样的: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吾一

日长乎尔,毋吾。居则曰:不吾知!’如或知

尔,则何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

国之间,加之师旅,饥馑;由为之,比及

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夫子哂之。求!尔何

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为之,比及三

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俟君子。”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

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

其志。”曰:莫春者,春服既。冠者五六,童子

六七,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

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已矣。”曰:夫子何

哂由?”曰:为国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

求则非邦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

者?”唯赤则非邦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为之小,孰能为之?”

我们把这段文字转换今天的话是:这一天,孔子的四个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华陪师坐着。孔子地跟他们讲,为我比年纪了,没用我了。我平时听见们说,没了解我的志向啊!假如现在了解们,打算起用们,们能做什么呢?

子路是个急性子,听师这么一问,不假思索回答说:给我一个拥有一千乘兵车的中等国家这个国家夹在国中间,有被武装侵略的危险,内有粮食不足的危机。假如让我来管理它,不出三年,可使振奋精神,并且懂得什么是道义。”

按说子路的理想比较,对于那么看重礼乐治国的孔子来讲,假如己的学生真能有如此业绩,可使一个国家转危为安,他应该感到很欣慰吧。没有想到,孔子的反应不仅是淡淡的,而且稍稍有点不屑。夫子哂之”,微微冷笑了一下,未置可否,接着问第二个学生:冉求,理想什么?”

冉有名求。他的态度比起子路显然要谦逊很多没有敢说那么国家那么多的事。他说:假如有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光景,可使百姓们丰衣足食。至于修明礼乐,那等待君子了。”他的思是说,在物质层面能做到使百姓富足,但要万众齐,对国家信念,做到礼乐兴邦,那我可做不到,还是等着比我更高明的君子来吧。

他的话说完了,师依旧未置可否。接着问第三个:公西赤!理想什么?”

公西华名赤。他更谦逊了一层,回答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先亮出己的态度,我可不敢说我能干什么事,现在师问到这儿,我只敢说我愿学习什么事。然后他说,在进祭祀或者同国会盟的时候,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他对治理国家管理民这些事都没有说。

家会看到,孔子这三个弟子的态度一个一个更谦逊,一个一个更平和,一个一个更接近生的起点,而不是终端的愿望。

今天看来,一个发展,最重要往往在于终极的理想有多么高远,而在于眼前拥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我们往往不缺乏宏图伟志,而缺少通向那个志愿的一步一步起来的切道路

到此为止还有一个没有说话,所师又问了:点!尔何如?”曾点,想做什么呢?

曾皙名点。他没有立即说话,《论语》对此写得惟妙惟肖,叫做鼓瑟希”,听到的,先是一阵音乐声音逐渐稀落下来,原来刚才他一直致志地弹着瑟,听到师问己,他让瑟声逐渐逐渐缓和下来,缓和到最后一声,铿尔”,当一声,把整个曲子收住。像我们熟悉的《琵琶》所描写的那样,曲终收拨当画”,让乐曲有一个完完整整的结束。曾皙不慌不忙,舍瑟而作”。什么是作呢?那个时候们是席地而坐,学生师讲课或者聊天都是坐在己的脚后跟上。当要回答师的提问时,要站起来表示恭敬,这叫作”。曾皙是把瑟放在一边,然后毕恭毕敬站起身来答对师的问话。

X

打赏支付方式: